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页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3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 第23-29页 |
3.1 我国现有的规范 | 第23-26页 |
3.1.1 财政部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 第23-24页 |
3.1.2 证监会和银监会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 第24-26页 |
3.2 国际现有规范 | 第26-28页 |
3.2.1 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 | 第26页 |
3.2.2 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规范 | 第26-28页 |
3.3 相关规范之间的对比 | 第28-29页 |
4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9-38页 |
4.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 第29-30页 |
4.2 表外业务的披露 | 第30-31页 |
4.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 | 第31-32页 |
4.4 风险信息的披露 | 第32-36页 |
4.5 税项的披露 | 第36-37页 |
4.6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 第37-38页 |
5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5.1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问题 | 第38-41页 |
5.1.1 信息披露格式不统一 | 第38-39页 |
5.1.2 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 第39-40页 |
5.1.3 风险信息披露程度不够 | 第40-41页 |
5.2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5.2.1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 | 第41页 |
5.2.2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之间相互冲突 | 第41-42页 |
5.2.3 外部监管对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监管不力 | 第42-43页 |
5.2.4 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不够完善 | 第43-44页 |
6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实选择 | 第44-52页 |
6.1 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会计准则 | 第44-46页 |
6.1.1 规范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 | 第44-45页 |
6.1.2 丰富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内容 | 第45-46页 |
6.1.3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准则的前瞻性 | 第46页 |
6.2 加强相关规范之间的协调 | 第46-48页 |
6.2.1 信息沟通机制 | 第47页 |
6.2.2 工作互助机制 | 第47-48页 |
6.2.3 互相监督机制 | 第48页 |
6.3 完善上市银行风险信息的披露 | 第48-49页 |
6.3.1 加快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和风险计量模型 | 第48-49页 |
6.3.2 增加对风险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披露 | 第49页 |
6.4 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 | 第49-51页 |
6.4.1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 | 第49-50页 |
6.4.2 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 第50-51页 |
6.5 完善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 | 第51-52页 |
6.5.1 设置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委员会 | 第51页 |
6.5.2 提高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完善信息系统 | 第51页 |
6.5.3 提高上市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 第51-52页 |
7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