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绩效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引言第12-21页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0.1.2 研究意义第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0.3 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第17-20页
        0.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0.3.2 研究路线第18-20页
        0.3.3 研究方法第20页
    0.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0-21页
        0.4.1 本文的创新点第20页
        0.4.2 本文的不足第20-21页
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31页
    1.1 绩效与绩效评价概述第21页
    1.2 常用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及比较第21-25页
        1.2.1 财务比率分析法(Financial Ratio Analysis,FRA)第21-22页
        1.2.2 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 Analysis,RA)第22页
        1.2.3 前沿分析法(Frontier Analysis,FA)第22-25页
    1.3 DEA模型第25-31页
        1.3.1 传统DEA模型第26-28页
        1.3.2 DEA三阶段模型第28-31页
2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第31-44页
    2.1 电子银行概述及分类第31-32页
        2.1.1 电子银行概述第31页
        2.1.2 电子银行分类第31-32页
    2.2 电子银行业务特点第32-34页
    2.3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第34-44页
        2.3.1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总体发展现状第34-36页
        2.3.2 网上银行的发展第36-41页
        2.3.3 手机银行的发展第41-44页
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第44-68页
    3.1 模型变量及数据收集第45-50页
        3.1.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收集第45-49页
        3.1.2 环境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收集第49-50页
    3.2 第一阶段DEA模型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值分析第50-57页
        3.2.1 技术效率分析第50-53页
        3.2.2 纯技术效率分析第53-55页
        3.2.3 规模效率分析第55-57页
    3.3 第二阶段SFA模型回归分析第57-59页
    3.4 第三阶段DEA模型电子银行业务效率值分析第59-66页
        3.4.1 技术效率(调整后)分析第59-61页
        3.4.2 纯技术效率(调整后)分析第61-64页
        3.4.3 规模效率(调整后)分析第64-66页
    3.5 实证结论第66-68页
4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绩效差异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第68-71页
    4.1 电子银行业务绩效评价差异原因分析第68-69页
        4.1.1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组织结构差异第68页
        4.1.2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产品的差异第68页
        4.1.3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从业人员素质的差异第68-69页
    4.2 政策建议第69-71页
        4.2.1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投入力度第69页
        4.2.2 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相关产品和平台的创新第69-70页
        4.2.3 加快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第70页
        4.2.4 提高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服务质量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战略地图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体系的分层设计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