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1.1.3 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1.1.4 研究问题的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路线及方法 | 第11-13页 | 
| 1.2.1 研究路线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页 | 
|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重点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 1.4.3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2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21页 |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2.1.1 科学社会学理论 | 第15页 | 
| 2.1.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5-16页 | 
| 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 2.2.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 2.2.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 2.3 本文的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 2.3.1 科技政策 | 第18-19页 | 
| 2.3.2 区域技术创新 | 第19-21页 | 
| 3 科技政策助推区域技术创新的经验借鉴 | 第21-34页 | 
| 3.1 美国推动区域技术创新效应的基本经验 | 第21-24页 | 
| 3.1.1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培育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 第21-22页 | 
| 3.1.2 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对科技创新起到重要支持的引导作用 | 第22页 | 
| 3.1.3 依靠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保证 | 第22-23页 | 
| 3.1.4 建立优秀的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支撑科技创新 | 第23-24页 | 
| 3.2 日本推动区域技术创新效应的基本经验 | 第24-27页 | 
| 3.2.1 锐意推行科技体制改革,适应科技创新发展需要 | 第24-25页 | 
| 3.2.2 建立健全科技评价体系,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 第25页 | 
| 3.2.3 政府发挥推动器作用,促进产、学、官结合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 第25-26页 | 
| 3.2.4 创新AIST体制机制,为共性技术研发工作质量和效益提供可靠保证 | 第26-27页 | 
| 3.3 台湾地区推动区域技术创新效应的基本经验 | 第27-29页 | 
| 3.3.1 非营利机构的性质是工研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27页 | 
| 3.3.2 把握产业技术研发需求和方向,为政府和产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决策支撑 | 第27页 | 
| 3.3.3 承担共性技术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 第27-28页 | 
| 3.3.4 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技术扩散,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 | 第28-29页 | 
| 3.3.5 设立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为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多种服务 | 第29页 | 
| 3.3.6 为上游提供产业知识培训,对下游提供高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 第29页 | 
| 3.4 美、日和台湾地区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启示 | 第29-34页 | 
| 3.4.1 加强科技创新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 | 第29-30页 | 
| 3.4.2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 第30-31页 | 
| 3.4.3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体系 | 第31-32页 | 
| 3.4.4 加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 | 第32-33页 | 
| 3.4.5 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机构运行效率,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 第33-34页 | 
| 4 科技政策在增强区域技术创新效应方面的表现及问题 | 第34-54页 | 
| 4.1 影响重庆市区域技术创新的国家科技政策概述 | 第34-35页 | 
| 4.1.1 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34页 | 
| 4.1.2 2006 年自主创新战略:从追赶到创新 | 第34-35页 | 
| 4.2 重庆市地方科技政策概述 | 第35-36页 | 
| 4.3 科技政策与直辖以来重庆市区域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 第36-52页 | 
| 4.3.1 综合效用值 | 第36-37页 | 
| 4.3.2 知识创造 | 第37-40页 | 
| 4.3.3 知识获取 | 第40-42页 | 
| 4.3.4 企业创新 | 第42-45页 | 
| 4.3.5 创新环境 | 第45-48页 | 
| 4.3.6 创新效益 | 第48-52页 | 
| 4.4 科技政策在增强重庆市区域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 | 第52-54页 | 
| 5 科技政策有效增强区域技术创新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 第54-57页 | 
| 5.1 加强政策的引导扶持力度,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 第54页 | 
| 5.2 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保证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 | 第54-55页 | 
| 5.3 树立开放意识,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技术转移力度 | 第55页 | 
| 5.4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的经济转化能力 | 第55-57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