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方法第17-18页
        1.2.2 基于图像复原的去雾方法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第20-34页
    2.1 数字图像的表示第20-21页
    2.2 数字图像的获取第21页
    2.3 数字图像的基本类型第21-25页
        2.3.1 灰度图像第21-22页
        2.3.2 二值图像第22-23页
        2.3.3 彩色图像第23-25页
    2.4 图像增强常用算法第25-33页
        2.4.1 空域图像增强第25-30页
        2.4.2 频域图像增强第30-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图像去雾原理及算法第34-54页
    3.1 雾霾天气的成因第34-35页
    3.2 雾霾天图像降质的原因及特点第35-36页
    3.3 雾霾天图像退化模型第36-41页
        3.3.1 大气散射现象第36-37页
        3.3.2 入射光衰减模型第37-38页
        3.3.3 大气光成像模型第38-40页
        3.3.4 雾霾天图像退化模型第40-41页
    3.4 暗原色去雾理论第41-53页
        3.4.1 暗通道图像的获取第42-45页
        3.4.2 估算透过率第45-46页
        3.4.3 估算整体大气光强度第46-48页
        3.4.4 复原无雾图像第48-50页
        3.4.5 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第50-52页
        3.4.6 窗口大小对去雾效果的影响第52-53页
    3.5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透过率的优化第54-78页
    4.1 基于软抠图方法优化透过率第54-56页
    4.2 双边滤波优化透过率第56-61页
        4.2.1 高斯空间滤波器第57-58页
        4.2.2 双边滤波器第58-59页
        4.2.3 透过率的优化第59-61页
    4.3 中值滤波优化透过率第61-64页
    4.4 引导滤波优化透过率第64-67页
    4.5 中值滤波与引导滤波结合优化透过率第67-76页
        4.5.1 中值滤波与引导滤波结合第67-71页
        4.5.2 最佳阈值的选取第71-72页
        4.5.3 算法的实现流程第72-73页
        4.5.4 去雾效果对比第73-76页
    4.6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带天空区域的雾霾图像去雾处理第78-94页
    5.1 天空区域颜色失真的原因分析第78-79页
    5.2 天空区域的识别与提取第79-85页
        5.2.1 边缘检测第79-83页
        5.2.2 天空区域提取第83-85页
    5.3 天空区域透过率的优化第85-87页
    5.4 带天空区域的雾霾图像去雾处理流程第87-88页
    5.5 改进透过率去雾效果对比第88-93页
    5.6 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第94-96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第94-95页
    6.2 研究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点云数据配准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射频采样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