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端头区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煤柱宽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条件 | 第14-19页 |
2.1 综放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 第14-15页 |
2.1.1 煤层赋存特征 | 第14页 |
2.1.2 围岩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2.2 综放工作面的生产技术条件 | 第15-17页 |
2.2.1 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15页 |
2.2.2 工作面支护设备 | 第15-17页 |
2.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顶煤损失分析 | 第17-18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稳定性分析 | 第19-24页 |
3.1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大、小结构 | 第19-21页 |
3.1.1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大结构 | 第19-20页 |
3.1.2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小结构 | 第20页 |
3.1.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大、小结构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3.2 煤柱宽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 煤柱的加固方式 | 第22-23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大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24-39页 |
4.1 顶板的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4.2 弧形三角板的结构分析 | 第25-34页 |
4.2.1 顶板断裂力学模型 | 第25-29页 |
4.2.2 薄板的应力分布规律 | 第29-31页 |
4.2.3 弧形三角板破断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4.3 弧形三角板力学模型分析 | 第34-37页 |
4.4 结合工程实例 | 第37-38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小结构 | 第39-50页 |
5.1 设置端头支架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5.2 端头支架设计的要求 | 第40-42页 |
5.2.1 端头支架设计前的原始条件 | 第40页 |
5.2.2 对端头支架的要求 | 第40页 |
5.2.3 端头支架的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5.2.4 端头支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5.3 端头支架基本参数计算 | 第42-47页 |
5.3.1 支护阻力 | 第42-45页 |
5.3.2 结构高度 | 第45-46页 |
5.3.3 结构宽度 | 第46-47页 |
5.3.4 底板比压 | 第47页 |
5.3.5 移架速度及推移步距 | 第47页 |
5.4 ZFI8100/20/28偏置式端头支架 | 第47-49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煤柱宽度的优化设计 | 第50-69页 |
6.1 理论设计 | 第50-59页 |
6.1.1 Lade--Duncan准则 | 第51页 |
6.1.2 煤壁塑性区宽度计算 | 第51-56页 |
6.1.3 煤壁核心区宽度计算 | 第56-59页 |
6.2 数值模拟 | 第59-68页 |
6.2.1 概述 | 第59-61页 |
6.2.2 掘巷期间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煤柱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65页 |
6.2.3 回采期间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煤柱的稳定性分析 | 第65-68页 |
6.3 本章总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煤柱加固方案的数值模拟 | 第69-87页 |
7.1 煤柱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 第69-71页 |
7.1.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69-70页 |
7.1.2 围岩力学参数 | 第70页 |
7.1.3 数值模拟过程 | 第70页 |
7.1.4 煤柱支护效果分析 | 第70-71页 |
7.2 锚杆加固下煤柱的变形分析 | 第71-76页 |
7.2.1 掘巷期间煤柱变形分析 | 第71-73页 |
7.2.2 回采期间煤柱变形分析 | 第73-76页 |
7.3 注浆加固下煤柱的变形分析 | 第76-82页 |
7.3.1 注浆加固材料 | 第77页 |
7.3.2 掘巷期间煤柱变形分析 | 第77-80页 |
7.3.3 回采期间煤柱变形分析 | 第80-82页 |
7.4 二种加固方式下煤柱变形的对比分析 | 第82-86页 |
7.4.1 掘巷期间二种加固方式下煤柱变形的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7.4.2 回采期间二种加固方式下煤柱变形的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7.5 本章总结 | 第86-8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