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聚磷菌的培养及温度影响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1.1 水体中磷的来源、存在形态以及危害 | 第9-10页 |
1.1.1 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 第9-10页 |
1.1.2 磷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 第10页 |
1.2 化学除磷技术 | 第10-11页 |
1.2.1 化学除磷原理 | 第10-11页 |
1.2.2 化学除磷技术 | 第11页 |
1.3 生物除磷技术 | 第11-21页 |
1.3.1 生物除磷原理 | 第11-12页 |
1.3.2 生物除磷工艺 | 第12-16页 |
1.3.3 聚磷菌的生理特性及鉴定 | 第16-17页 |
1.3.4 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 | 第17-21页 |
1.4 温度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 第21-24页 |
1.4.1 常温聚磷菌的温度特性 | 第21-23页 |
1.4.2 温度对常温聚磷菌动力学的影响 | 第23页 |
1.4.3 高温条件下聚磷菌的种群变化 | 第23-24页 |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2.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26-27页 |
2.1.1 SBR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26页 |
2.1.2 批式实验 | 第26-27页 |
2.2 试验用水和试验污泥 | 第27-28页 |
2.2.1 试验用水 | 第27-28页 |
2.2.2 试验污泥 | 第28页 |
2.3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 第28-37页 |
2.3.1 常规项目 | 第28-29页 |
2.3.2 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3 FISH分析方法 | 第30-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1页 |
3.1 高温聚磷菌的培养 | 第37-43页 |
3.1.1 反应器的运行效果 | 第37-39页 |
3.1.2 污泥活性及群落结构 | 第39-43页 |
3.2 温度对高温聚磷菌的影响 | 第43-51页 |
3.2.1 释磷吸磷速率 | 第43-46页 |
3.2.2 乙酸吸收速率 | 第46-49页 |
3.2.3 释磷吸磷温度系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3.2.4 乙酸吸收速率温度系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4. 结论及建议 | 第51-53页 |
4.1 结论 | 第51-52页 |
4.2 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