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毒性检测的污水水质安全评价及污水深度处理生物毒性削减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污水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1.1.2 污水水质安全评价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水质安全评价的方法 | 第11-15页 |
1.2.1 基于物化指标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 | 第11-12页 |
1.2.2 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 | 第12-15页 |
1.3 水质安全评价在环境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1 水质安全评价在污水二级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3.2 水质安全评价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水质安全评价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4 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其对生物毒性的作用 | 第16-17页 |
1.4.1 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污水深度处理对生物毒性的作用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基于生物毒性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19-25页 |
2.1 生物毒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19-22页 |
2.1.1 污水再生与回用系统概述 | 第19-20页 |
2.1.2 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0-21页 |
2.1.3 生物毒性检测方法阳性参照物的确定 | 第21-22页 |
2.2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的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推导 | 第22-23页 |
2.2.1 阳性参照物毒性数据的搜集 | 第22-23页 |
2.2.2 阳性参照物PNEC值的计算结果 | 第23页 |
2.3 毒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23-25页 |
2.3.1 生物毒性检测结果的表征 | 第23-24页 |
2.3.2 水质安全分级标准的建立 | 第24-25页 |
3 污水及再生水回用过程的水质安全性评价 | 第25-44页 |
3.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5-26页 |
3.2 生物毒性试验 | 第26-36页 |
3.2.1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 | 第26-28页 |
3.2.2 普通小球藻生长抑制毒性试验 | 第28-31页 |
3.2.3 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 第31-33页 |
3.2.4 SOS/umu遗传毒性试验 | 第33-36页 |
3.3 污水及再生水回用过程的水质安全性评价结果 | 第36-44页 |
3.3.1 污水处理及回用中的生物毒性变化 | 第36-41页 |
3.3.2 污水及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性分级 | 第41-44页 |
4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生物毒性的削减特性 | 第44-54页 |
4.1 不同污水深度处理试验设置 | 第44-45页 |
4.2 臭氧氧化处理工艺对生物毒性的削减特性 | 第45-48页 |
4.3 超滤和纳滤处理工艺对生物毒性的削减特性 | 第48-50页 |
4.4 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对生物毒性的削减特性 | 第50-5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