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关系、社会约制论文

我国早期“双向对称”模式公共关系活动探究--以《电影画报》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8页
    一、研究对象的定义第9-11页
        (一) 研究课题的“空间”划分第9页
        (二) 研究对象的“时间”限定第9-10页
        (三) 研究对象本身——《电影画报》的介绍第10-11页
    二、选题的背景及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11-13页
    三、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一) 关于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史的研究第13-14页
        (二) 关于中国早期电影宣传的研究第14-15页
        (三) 关于《电影画报》的研究第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15-16页
        (二) 历史分析法第16页
        (三) 个案分析法第16页
        (四) 跨学科研究法第16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6-18页
第一章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读物的出版概况第18-23页
    一、近代上海出版业第18-19页
        (一) 近代资本主义在上海的发展第18页
        (二) 近代出版人群体在上海聚集第18-19页
        (三) 都市读者群体的成熟第19页
    二、近代电影产业在上海的发展第19-20页
    三、30年代上海电影纸质广告概析第20-23页
第二章 《电影画报》与公众的“双向对称”模式沟通第23-34页
    一、与撰稿人的“双向对称”模式沟通第23-28页
        (一) 编者的选刊立场第24-26页
        (二) 《电影画报》的“影届三问”第26-28页
        (三) 与撰稿人之间“双向对称”沟通的作用第28页
    二、与读者的“双向对称”模式沟通第28-34页
        (一) 画报内容满足了读者的“窥视欲”第29-30页
        (二) 读者主动表达阅读愿望第30-34页
第三章 “双向沟通”模式的实践与上海电影文化空间建构第34-47页
    一、《电影画报》在电影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第34-41页
        (一) 及时地传递影讯第34-37页
        (二) 传播电影理论,普及电影艺术第37-39页
        (三) 自由开放、独立自强的情感建设第39-41页
    二、电影公共文化空间的建立对都市文化的影响第41-47页
        (一) 电影审美的引导和电影文化的大众化第41-43页
        (二) 电影的宣传和教化作用第43-47页
第四章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4页
政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民丛报》涉日言论浅析
下一篇:《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