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433MHz的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第11-13页
        1.1.1 短距离无线通信第11-12页
        1.1.2 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1.2.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第13页
        1.2.2 433MHz的应用与组网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4 课题来源第15页
    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6-23页
    2.1 需求分析第16-17页
    2.2 总体设计方案第17-18页
    2.3 微功率无线通信终端的硬件平台选择第18-19页
    2.4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框图第19-20页
    2.5 主要芯片选型第20-22页
        2.5.1 MCU选型第20-21页
        2.5.2 无线通信芯片选型第21-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3-43页
    3.1 硬件组成框图第23页
    3.2 最小系统电路第23-27页
        3.2.1 电源模块电路第23-25页
        3.2.2 RL78G13_R5F100FE处理器电路第25页
        3.2.3 时钟电路第25-26页
        3.2.4 复位电路第26-27页
    3.3 无线通信模块电路第27-33页
        3.3.1 无线通信模块电路总设计第27-28页
        3.3.2 无线通信芯片与MCU的接口电平转换第28-29页
        3.3.3 无线通信模块的PA配置第29-31页
        3.3.4 无线通信模块的LNA配置第31-32页
        3.3.5 半双工通信的实现第32-33页
    3.4 串口电路第33页
    3.5 液晶显示电路第33-35页
    3.6 电压检测(LVD)电路第35-36页
    3.7 实时时钟(RTC)电路第36页
    3.8 调试及其它接口电路第36-38页
        3.8.1 调试串口电路第36-37页
        3.8.2 指示灯电路第37-38页
        3.8.3 键盘及按键中断电路第38页
    3.9 PCB的设计与实现第38-42页
        3.9.1 PCB设计流程第38-39页
        3.9.2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终端的PCB设计第39-42页
    3.10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3-66页
    4.1 软件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第43-46页
        4.1.1 软件需求分析第43页
        4.1.2 软件设计思路第43-44页
        4.1.3 状态机制设计第44-46页
    4.2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第46-47页
        4.2.1 硬件开发环境的搭建第46页
        4.2.2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第46-47页
    4.3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程序设计第47-65页
        4.3.1 系统程序设计第47-48页
        4.3.2 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第48-58页
        4.3.3 其他模块程序设计第58-64页
        4.3.4 微功率的实现第64-65页
    4.4 本章小节第65-66页
第5章 实物图及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第66-74页
    5.1 实物图第66-67页
    5.2 在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对策第67-68页
    5.3 最小系统调试第68-69页
    5.4 系统功能测试第69-70页
        5.4.1 无线通信测试第69-70页
    5.5 性能可靠性测试第70-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微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第74-81页
    6.1 医疗通信系统网络框架第74-76页
    6.2 医疗通信系统网络单元设计第76-80页
        6.2.1 护士站主机终端第76-77页
        6.2.2 病人从机终端第77-78页
        6.2.3 护士从机终端第78-79页
        6.2.4 通信协议设计第79-80页
    6.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7-88页
附录B (公示的专利)第88-89页
附录C 部分程序代码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高阶导航算法研究
下一篇:声纹识别系统中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