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 | 第12-19页 |
1.2.1 气体传感器的特性 | 第12-13页 |
1.2.2 气敏机理 | 第13-14页 |
1.2.3 气敏元件结构 | 第14-15页 |
1.2.4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 | 第15-16页 |
1.2.5 金属氧化物的多孔纳米结构和它们的气敏性能 | 第16-17页 |
1.2.6 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在纳米尺度水平上的掺杂 | 第17-18页 |
1.2.7 湿度 | 第18-19页 |
1.3 WO_3材料 | 第19-26页 |
1.3.1 基本性质 | 第19-23页 |
1.3.1.1 晶体结构和相变 | 第19-20页 |
1.3.1.2 非化学计量学的WOx的结构 | 第20-21页 |
1.3.1.3 WO_3水合物 | 第21页 |
1.3.1.4 电子能带结构 | 第21-22页 |
1.3.1.5 导电性 | 第22页 |
1.3.1.6 铁电性质 | 第22-23页 |
1.3.1.7 掺杂 | 第23页 |
1.3.2 纳米结构WOx的合成 | 第23-25页 |
1.3.2.1 气相合成 | 第23-24页 |
1.3.2.2 液相合成 | 第24-25页 |
1.3.3 WOx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实验试剂、仪器及其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8页 |
2.4 气敏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2.4.1 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2.4.2 气敏元件的制作 | 第29页 |
2.4.3 气敏性能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3 氧化钨的形貌控制、表征和对丙酮的气敏响应 | 第30-4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1.1 空心球状的氧化钨(WO_3-H)的制备 | 第30页 |
3.1.2 海胆状的氧化钨(WO_3-U)和片状的氧化钨(WO_3-P)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3.2.1 溶剂热法前体浓度对WO_3-H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WO_3-H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3.2.3 WO_3-U和WO_3-P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 | 第33-35页 |
3.2.4 溶剂热溶剂对WO_3-U和WO_3-P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 WO_3-H-x、WO_3-U-x、WO_3-P-x(x,煅烧温度)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 | 第36-39页 |
3.2.6 不同形貌的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39-44页 |
3.3 气敏机理 | 第44-45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5-46页 |
4 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对丙酮的气敏响应 | 第46-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4.2.1 y%Cu/WO_3-H-550(y%,掺杂量)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4.2.2 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50-56页 |
4.3 气敏机理 | 第56-57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7-58页 |
5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