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流媒体传输技术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2.1 SIP协议 | 第15-17页 |
2.1.1 SIP消息结构 | 第15-16页 |
2.1.2 SIP相关协议SDP | 第16-17页 |
2.2 P2P技术 | 第17-18页 |
2.2.1 P2P概述 | 第17-18页 |
2.2.2 音视频中的P2P传输 | 第18页 |
2.3 NAT技术的介绍 | 第18-20页 |
2.3.1 NAT的作用与原理 | 第18-19页 |
2.3.2 NAT的分类 | 第19-20页 |
2.4 RTP/RTCP协议介绍 | 第20-24页 |
2.4.1 RTP协议 | 第20-21页 |
2.4.2 RTCP协议 | 第21-22页 |
2.4.3 H.264 的RTP负载封包策略 | 第22-24页 |
2.5 live555框架分析 | 第24-26页 |
2.5.1 live555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5.2 live555的RTSP交互流程分析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SIP的流媒体传输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28-36页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8页 |
3.1.2 方案总体架构设计 | 第28-29页 |
3.2 点对点传输方案 | 第29-33页 |
3.2.1 基于SIP的NAT穿越问题的描述 | 第29-30页 |
3.2.2 基于SIP的NAT穿越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30-32页 |
3.2.3 基于SIP的NAT穿越问题的改进方案 | 第32-33页 |
3.3 点对多点传输方案 | 第33-35页 |
3.3.1 摄像头模块及客户端模块 | 第34-35页 |
3.3.2 流媒体服务器模块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SIP的点对点流媒体传输方案的改进与实现 | 第36-50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36-38页 |
4.1.1 设计目标与基本思路 | 第36页 |
4.1.2 优化方案框架 | 第36-37页 |
4.1.3 改进后的流程概述 | 第37-38页 |
4.2 NAT类型探测方案的改进 | 第38-44页 |
4.2.1 连通性检测过程分析 | 第38-43页 |
4.2.2 改进的NAT类型智能探测方式 | 第43-44页 |
4.2.3 与原始NAT类型探测方式的对比 | 第44页 |
4.3 端口预测算法 | 第44-47页 |
4.4 ICE连通性检测过程的优化 | 第47-49页 |
4.4.1 传统ICE的连通性检测过程 | 第47-48页 |
4.4.2 改进的ICE连通性检测过程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SIP点对多点流媒体传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9页 |
5.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5.2 摄像头端实时视频数据推流的实现 | 第51-55页 |
5.2.1 整体代码流程 | 第51-52页 |
5.2.2 实时视频数据源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5页 |
5.3 客户端实时视频数据拉流的实现 | 第55-57页 |
5.3.1 拉流程序的实现 | 第55-56页 |
5.3.2 数据流的获取与拼接 | 第56-57页 |
5.4 SDP属性行扩展实现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9-72页 |
6.1 基于SIP的点对点音视频传输系统测试 | 第59-66页 |
6.1.1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59-60页 |
6.1.2 优化方案系统测试 | 第60-63页 |
6.1.3 端口占用偏移量测试 | 第63-64页 |
6.1.4 点对点传输方案的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6.2 基于SIP的点对多点音视频传输系统测试 | 第66-71页 |
6.2.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第66-67页 |
6.2.2 系统测试 | 第67-69页 |
6.2.3 并发测试 | 第69-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