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概说 | 第15-22页 |
第一节 不作为犯罪概览 | 第15-18页 |
一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 第16-17页 |
三 关于作为义务的学说发展史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概述 | 第18-22页 |
一 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19页 |
二 作为义务来源在不作为犯罪中的地位 | 第19-20页 |
三 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理论的演变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作为义务来源的理论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形式的义务来源说 | 第22-23页 |
一 德国的学说和判例 | 第23页 |
二 日本的学说和判例 | 第23页 |
第二节 实质的义务来源说 | 第23-25页 |
一 先行行为说 | 第23-24页 |
二 事实上的承担说 | 第24页 |
三 具体的事实支配关系说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的义务来源说 | 第25-29页 |
一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 | 第25-26页 |
二 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作为义务 | 第26页 |
三 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 第26-27页 |
四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自说的展开 | 第29-39页 |
第一节 作为身份犯的不真正不作为犯 | 第29-33页 |
第二节 自说的展开 | 第33-39页 |
一 自说中的实质义务来源 | 第35-36页 |
二 自说中的形式义务来源 | 第36-37页 |
三 自说中的复合义务来源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