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

基于SOFC/GT和跨临界CO2循环的联合发电系统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SOFC/GT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4页
        1.2.2 SOFC/GT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建模与性能分析第17-25页
    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物质守恒第17-19页
    2.2 SOFC的数学模型第19-21页
    2.3 SOFC的性能分析第21-24页
        2.3.1 模型验证第21-22页
        2.3.2 工作温度第22-23页
        2.3.3 工作压力第23页
        2.3.4 燃料利用率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SOFC/GT联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第25-35页
    3.1 系统描述第25-26页
    3.2 模型建立第26-29页
        3.2.1 SOFC数学模型第26页
        3.2.2 预热器模型第26页
        3.2.3 后燃烧室模型第26-27页
        3.2.4 燃气轮机模型第27-29页
        3.2.5 性能指标第29页
    3.3 SOFC/GT联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第29-33页
        3.3.1 模拟结果第30页
        3.3.2 变工况分析第30-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SOFC/GT/TRCC联合发电系统分析第35-49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系统描述第35-36页
    4.3 数学模型第36-43页
        4.3.1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概述第36页
        4.3.2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数学模型第36-41页
        4.3.3 三种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第41-42页
        4.3.4 性能指标第42-43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4.5 SOFC/GT/TRCC联合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第44-47页
        4.5.1 燃料流率第44-45页
        4.5.2 燃料利用率第45-46页
        4.5.3 蒸汽碳比第46-47页
        4.5.4 压缩机压比第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SOFC/GT/TRCC联合发电系统(?)和灵敏度分析第49-55页
    5.1 (?)定义第49页
    5.2 (?)模型第49-51页
    5.3 (?)分析结果第51页
    5.4 灵敏度分析第51-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总结第55-56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算法的风储联合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变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计算及控制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