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柔轮冷滚压成形工艺及设备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工艺组成与特点 | 第13-16页 |
1.2.2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设备现状 | 第16-17页 |
1.3 塑性成形残余应力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2 塑性成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残余应力对成形件疲劳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谐波减速器关键部件疲劳特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课题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谐波减速器柔轮冷滚压工艺模型研究 | 第23-35页 |
2.1 柔轮冷滚压成形原理与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2.2 柔轮冷滚压工艺模型设计 | 第24-30页 |
2.2.1 柔轮结构设计与齿形快速选型 | 第24-26页 |
2.2.2 柔轮冷滚压精加工余量的形式设计 | 第26-27页 |
2.2.3 基于齿廓法线法的滚压轮设计 | 第27-29页 |
2.2.4 柔轮毛坯的设计 | 第29-30页 |
2.3 冷滚压成形力解析模型 | 第30-31页 |
2.4 柔轮冷滚压典型缺陷与分析 | 第31-33页 |
2.4.1 乱齿 | 第31-32页 |
2.4.2 表面剥落 | 第32-33页 |
2.4.3 柔轮杯壁破损 | 第33页 |
2.5 基于残余应力的柔轮冷滚压强化机理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柔轮多工位级冷滚压成形数值模拟 | 第35-47页 |
3.1 柔轮冷滚压成形有限元模型 | 第35-38页 |
3.1.1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5页 |
3.1.2 材料模型与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35-36页 |
3.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6-38页 |
3.1.4 求解器的选择 | 第38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2.1 柔轮冷滚压工艺不同工序阶段数值模拟 | 第38-40页 |
3.2.2“突耳”现象产生机理与消除措施 | 第40页 |
3.3 加工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40-45页 |
3.3.1 进给速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2 滚轮转速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滚压力与滚压力矩的确定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的总体研制方案 | 第47-59页 |
4.1 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总体方案 | 第47-49页 |
4.1.1 功能模块划分 | 第47-48页 |
4.1.2 柔轮滚压机总体结构布局 | 第48-49页 |
4.2 滚压力放大系统研究 | 第49-55页 |
4.2.1 滚压轮主轴研究与分析 | 第49-53页 |
4.2.2 传动带 | 第53-55页 |
4.3 双滚轮同步进给装置研究 | 第55-58页 |
4.3.1 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4.3.2 正反牙滚珠丝杠 | 第56-57页 |
4.3.3 正反牙丝杠动力源选型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冷滚压柔轮残余应力分布及实验研究 | 第59-77页 |
5.1 加工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9-66页 |
5.1.1 进给速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5.1.2 滚轮转速的影响 | 第61-62页 |
5.1.3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62-65页 |
5.1.4 柔轮分度圆直径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 柔轮冷滚压残余应力的半经验预测 | 第66-70页 |
5.2.1 残余应力值的预测策略 | 第66页 |
5.2.2 基于拟合回归模型的残余应力值预测过程 | 第66-70页 |
5.2.3 预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 第70页 |
5.3 冷滚压柔轮残余应力测量 | 第70-75页 |
5.3.1 测量条件 | 第70-73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3.3 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残余应力分布对柔轮疲劳特性的影响 | 第77-95页 |
6.1 柔轮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计算 | 第77-78页 |
6.2 柔轮的动态应力分析 | 第78-85页 |
6.2.1 柔轮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建模 | 第78-82页 |
6.2.2 空载状态下的柔轮应力 | 第82-83页 |
6.2.3 负载状态下的柔轮应力应变 | 第83-85页 |
6.3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冷滚压柔轮疲劳分析 | 第85-90页 |
6.3.1 非线性接触-疲劳寿命联合仿真平台 | 第85页 |
6.3.2 载荷谱定义 | 第85-87页 |
6.3.3 40CrNiMoA材料的S-N曲线 | 第87页 |
6.3.4 冷滚压柔轮疲劳分析结果讨论 | 第87-90页 |
6.3.5 解析解和数值摸拟值的对比 | 第90页 |
6.4 不同滚压参数对柔轮疲劳特性的影响 | 第90-93页 |
6.4.1 进给速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6.4.2 滚轮转速的影响 | 第91-93页 |
6.4.3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