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的医学思维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综述 黄元御的医学理论研究 | 第1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前言 | 第25-27页 |
第一章 黄元御简介 | 第27-33页 |
·其人 | 第27页 |
·其事 | 第27-29页 |
·其术 | 第29-30页 |
·其书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黄元御的医学思维模型简述 | 第33-39页 |
·思维模型 | 第33-34页 |
·思维 | 第33页 |
·模型 | 第33-34页 |
·思维模型 | 第34页 |
·黄元御的医学思维模型 | 第34-37页 |
·中气升降 | 第34-35页 |
·和合四维 | 第35页 |
·中气升降,和合四维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黄元御医学思维模型的构建 | 第39-47页 |
·气-阴阳-中气-四象-五行 | 第39-41页 |
·气 | 第39页 |
·阴阳 | 第39页 |
·中气 | 第39-40页 |
·四象 | 第40页 |
·五行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祖气-中气(脾胃)-肝心肺肾 | 第41-44页 |
·祖气 | 第41-42页 |
·中气(脾胃) | 第42页 |
·肝心肺肾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中气(脾胃)-四维(肝心肺肾)的关系 | 第44-47页 |
·生理方面的关系 | 第44页 |
·病理方面的关系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黄元御医学思维模型的特点 | 第47-49页 |
·一气圆融 | 第47页 |
·四维贯通 | 第47-48页 |
·健中御极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黄元御医学思维模型的来源 | 第49-57页 |
·源于《周易》 | 第49-50页 |
·源于《道德经》 | 第50-52页 |
·源于《河图》 | 第52-53页 |
·源于《周易参同契》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黄元御医学思维模型的应用 | 第57-71页 |
·理论建构方面 | 第57-59页 |
·有关气血生成理论 | 第57页 |
·有关精神化生理论 | 第57-58页 |
·有关形体构成理论 | 第58页 |
·有关五气分主的理论 | 第58-59页 |
·具体病机分析方面 | 第59-62页 |
·对鼓胀病机的分析 | 第59-60页 |
·对消渴病机的分析 | 第60-61页 |
·对中风病机的分析 | 第61-62页 |
·对方剂的分析 | 第62-64页 |
·黄芽汤 | 第62页 |
·地魄汤 | 第62页 |
·天魂汤 | 第62-63页 |
·金鼎汤 | 第63页 |
·玉池汤 | 第63页 |
·下气汤 | 第63页 |
·达郁汤 | 第63-64页 |
·破瘀汤 | 第64页 |
·对药物的分析 | 第64-66页 |
·甘草 | 第64-65页 |
·茯苓 | 第65页 |
·桂枝 | 第65页 |
·半夏 | 第65-66页 |
·附子 | 第66页 |
·对病案的分析 | 第66-70页 |
·(?)喘案 | 第66-67页 |
·脾胃案 | 第67-69页 |
·中风案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1-73页 |
一 | 第71页 |
二 | 第71-72页 |
三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黄元御生平年表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