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社会支持 | 第12-18页 |
1.1.1 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12-16页 |
1.1.3 利用社会支持服务于留守儿童的措施 | 第16-18页 |
1.2 情绪适应 | 第18-24页 |
1.2.1 情绪适应的内涵 | 第18-19页 |
1.2.2 情绪适应的测量指标 | 第19-24页 |
1.3 家人和同学支持与留守儿童情绪适应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25-27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5-26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2.1 论意义 | 第26页 |
2.2.2 实践意义 | 第26-27页 |
第3章 家人和同学支持与经历留守高中生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27-3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2.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9-31页 |
3.3.1 各变量的平均值与初步分析 | 第29页 |
3.3.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3.3.3 支持情况对情绪适应影响的分层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3.4 讨论 | 第31-36页 |
3.4.1 经历留守高中生家人支持、同学支持与情绪适应的特点 | 第31-33页 |
3.4.2 家人支持对经历留守高中生情绪适应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3 同学支持对经历留守高中生情绪适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经历留守高中生家人和同学支持的干预研究 | 第37-4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37-38页 |
4.2.3 研究过程 | 第38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39页 |
4.3.1 干预前后的量化结果 | 第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4.4.1 家人支持干预方案的特点 | 第39-40页 |
4.4.2 同学支持干预方案的特点 | 第40页 |
4.4.3 家人支持和同学支持干预方案的效果 | 第40-41页 |
4.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综合讨论 | 第42-45页 |
5.1 家人和同学支持对经历留守高中生情绪适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5.2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 第43-44页 |
5.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4页 |
5.4 本研究的局限和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6-57页 |
附录A | 第57-61页 |
附录B | 第61-62页 |
附录C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