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储层研究--以川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论文依托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论文依托第11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1.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第11-12页
        1.2.2 沉积相研究第12页
        1.2.3 储层研究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页
    1.5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6 完成的工作量第14-15页
2 区域地质第15-20页
    2.1 基础地质背景第15页
    2.2 地层第15-18页
    2.3 基本构造特征概况第18-20页
3 大安寨段层序划分第20-36页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第20-23页
        3.1.1 基准面旋回基本原理第21-22页
        3.1.2 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技术第22-23页
    3.2 大安寨段层序划分方案第23-28页
        3.2.1 单井层序划分第23-27页
        3.2.2 大安寨段层序划分方案第27-28页
    3.3 大安寨段层序地层格架对比第28-36页
        3.3.1 研究区西部(北东向)第28-29页
        3.3.2 研究区东部(北北东向)第29-31页
        3.3.3 研究区中部(北北东向)第31-32页
        3.3.4 研究区中北部(南东东向)第32-33页
        3.3.5 研究区中部(南东东向)第33-34页
        3.3.6 研究区南部(南东东向)第34-36页
4 大安寨段沉积相分析第36-65页
    4.1 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类型第36-41页
        4.1.1 岩相类型第36-38页
        4.1.2 岩相组合类型第38-41页
    4.2 大安寨段沉积相类型第41-43页
        4.2.1 滨湖相第41-42页
        4.2.2 滨浅湖相第42页
        4.2.3 半深湖相第42-43页
    4.3 单井沉积相分析第43-50页
        4.3.1 金华地区第43-44页
        4.3.2 秋林地区第44-45页
        4.3.3 文山场地区第45页
        4.3.4 仪陇地区第45页
        4.3.5 平昌南部第45-46页
        4.3.6 鲜度河地区第46页
        4.3.7 南充地区第46-47页
        4.3.8 龙女寺地区第47页
        4.3.9 磨溪地区第47页
        4.3.10 小潼场地区第47-48页
        4.3.11 旺苍地区第48页
        4.3.12 象山场地区第48-49页
        4.3.13 莲池地区第49页
        4.3.14 公山庙地区第49页
        4.3.15 结论第49-50页
    4.4 大安寨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第50-65页
        4.4.1 地层厚度变化特征第50-52页
        4.4.2 灰岩厚度变化特征第52-59页
        4.4.3 沉积相平面展布第59-65页
5 大安寨段储层分析第65-71页
    5.1 储层物性第65页
    5.2 储集空间类型第65-69页
        5.2.1 孔隙第65-67页
        5.2.2 裂缝第67-69页
    5.3 储层分析第69-71页
        5.3.1 理论计算大安寨致密油有效孔喉下限第69-70页
        5.3.2 试验测定侏罗系致密油充注下限第70页
        5.3.3 结论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北斗一号”的航空物探实时监控指挥系统研究
下一篇:牙克石地区泥盆系“大民山组”的解体及构造属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