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震害预测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2 三维地震灾场模拟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建筑结构震害预测方法总结 | 第15-27页 |
2.1 概述 | 第15-16页 |
2.2 已有震害预测方法总结 | 第16-23页 |
2.1.1 历史震害统计法 | 第16-18页 |
2.1.2 专家评估法 | 第18页 |
2.1.3 模糊类比法 | 第18-20页 |
2.1.4 半理论半经验方法 | 第20-22页 |
2.1.5 理论方法 | 第22-23页 |
2.1.6 动态分析法 | 第23页 |
2.3 震害预测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23-26页 |
2.3.1 震害预测方法的选取 | 第23-24页 |
2.3.2 针对设防结构的震害预测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考虑设防因素的砌体结构易损性研究 | 第27-43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尹之潜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介绍 | 第27-37页 |
3.2.1 尹之潜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简介 | 第27-32页 |
3.2.2 震例验证 | 第32-37页 |
3.3 构造柱对砌体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初步探讨构造柱根数与砌体结构破坏状态的关系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设防砖砌体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43-73页 |
4.1 原型选取及工况设置 | 第43-47页 |
4.1.1 漩口中学学生宿舍简介 | 第43-45页 |
4.1.2 工况设置说明 | 第45-47页 |
4.2 砖砌体有限元建模 | 第47-57页 |
4.2.1 有限元建模 | 第47-50页 |
4.2.2 本构关系 | 第50-55页 |
4.2.3 砌体结构地震破坏状态指标 | 第55-57页 |
4.3 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70页 |
4.3.1 改变构造柱根数的结构反应 | 第57-66页 |
4.3.2 同一烈度下不同工况震害比较 | 第66-67页 |
4.3.3 构造柱修正系数的计算 | 第67-70页 |
4.4 震例验证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基于MultigenCreator和SuperMap的地震灾害场景模拟 | 第73-81页 |
5.1 概述 | 第73-74页 |
5.2 三维地震灾场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74-80页 |
5.2.1 三维地形的建立 | 第74-76页 |
5.2.2 三维模型库的实现 | 第76-77页 |
5.2.3 三维破坏模型库的实现 | 第77-78页 |
5.2.4 三维工力所园区虚拟漫游展示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