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写表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1.2 用于荧光检测的纳米粒子 | 第13-16页 |
1.2.1 半导体量子点 (QDs) | 第13-15页 |
1.2.2 聚合物点(PDs) | 第15页 |
1.2.3 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 | 第15页 |
1.2.4 纳米金(AuNPs) | 第15-16页 |
1.2.5 碳量子点(CDs) | 第16页 |
1.3 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 | 第16-17页 |
1.4 纳米粒子靶向模式 | 第17-20页 |
1.4.1 多肽和蛋白 | 第17页 |
1.4.2 抗体 | 第17-19页 |
1.4.3 核酸适配体和寡核苷酸 | 第19-20页 |
1.4.4 小分子及透明质酸 | 第20页 |
1.5 癌细胞检测 | 第20-25页 |
1.5.1 单一荧光模式识别癌细胞 | 第22-23页 |
1.5.2 双模式成像癌细胞 | 第23-24页 |
1.5.3 荧光阵列检测肿瘤细胞 | 第24-25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9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6.3 创新点 | 第26-29页 |
2 叶酸功能化N-掺杂碳量子点在癌细胞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第29-41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0-31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3.1 NCDs性能表征 | 第32-35页 |
2.3.2“turn-on”型FA-NCDs复合荧光探针制备 | 第35-37页 |
2.3.3 FA-NCDs靶向成像叶酸受体高表达肺癌细胞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3 荧光量子点阵列对肺癌细胞的识别研究 | 第41-59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2-43页 |
3.2.2 荧光纳米探针的合成 | 第43-44页 |
3.2.3 量子点细胞毒性研究 | 第44页 |
3.2.4 细胞识别荧光传感阵列的构建 | 第44-45页 |
3.2.5 未知细胞鉴定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3.3.1 荧光量子点的合成 | 第45-49页 |
3.3.2 荧光传感阵列识别肺癌细胞的原理 | 第49-51页 |
3.3.3 荧光传感阵列对不同肺癌细胞的识别 | 第51-56页 |
3.4 结论 | 第56-59页 |
4 碳量子点在荧光诊疗试剂中的应用研究 | 第59-81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3页 |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60-61页 |
4.2.2 纳米微球的合成 | 第61-62页 |
4.2.3 纳米微球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 第62页 |
4.2.4 纳米微球的细胞摄取试验 | 第62-63页 |
4.2.5 5-氟尿嘧啶的负载与释放试验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8页 |
4.3.1 NSCDs的表征 | 第63-66页 |
4.3.2 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66-73页 |
4.3.3 纳米微球细胞毒性研究 | 第73-74页 |
4.3.4 纳米微球对细胞荧光成像及细胞摄取研究 | 第74-76页 |
4.3.5 纳米微球的药物负载与释放研究 | 第76-78页 |
4.4 小结 | 第78-81页 |
5 N,S-共掺杂碳量子点基于荧光内滤效应检测甲氨蝶呤 | 第81-93页 |
5.1 前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82页 |
5.2.2 表征技术 | 第82-83页 |
5.2.3 NSCDs的合成 | 第83页 |
5.2.4 荧光检测甲氨蝶呤 | 第83页 |
5.2.5 荧光检测肺癌细胞代谢液中甲氨蝶呤 | 第83-8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1页 |
5.3.1 NSCDs检测甲氨蝶呤实验条件优化 | 第84-86页 |
5.3.2 传感机理的证明 | 第86-89页 |
5.3.3 NSCDs探针检测甲氨蝶呤的选择性考察 | 第89页 |
5.3.4 样品中甲氨蝶呤的检测 | 第89-90页 |
5.3.5 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建立的甲氨蝶呤检测方法与HPLC方法比较 | 第90-91页 |
5.4 小结 | 第91-93页 |
6 N,S-共掺杂碳量子点测定氟啶胺的应用研究 | 第93-107页 |
6.1 前言 | 第93-9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4-96页 |
6.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94-95页 |
6.2.2 NSCDs的制备 | 第95页 |
6.2.3 氟啶胺荧光传感 | 第95页 |
6.2.4 选择性研究 | 第95页 |
6.2.5 土壤和苹果样品中氟啶胺的检测 | 第95-96页 |
6.2.6 氟啶胺测试条制备 | 第9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6页 |
6.3.1 NSCDs探针性质表征 | 第96-99页 |
6.3.2 NSCDs探针用于氟啶胺检测的分析性能 | 第99-101页 |
6.3.3 NSCDs探针用于氟啶胺检测的选择性 | 第101-102页 |
6.3.4 氟啶胺的荧光测定原理 | 第102-103页 |
6.3.5 真实样品中氟啶胺的检测 | 第103-104页 |
6.3.6 氟啶胺的可视化检测 | 第104-106页 |
6.4 小结 | 第106-10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7.1 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展望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3页 |
附录 | 第133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3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目录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