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基本建设、农垦论文

黄土高原沟道整治潜力评价及模式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22-49页
    1.1 选题背景第22-28页
    1.2 研究目的第28-30页
    1.3 研究意义第30-32页
        1.3.1 理论意义第30-31页
        1.3.2 实践意义第31-32页
    1.4 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第32-45页
        1.4.1 国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第32-34页
        1.4.2 国内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第34-42页
        1.4.3 与沟道整治相关的研究进展第42-44页
        1.4.4 存在问题第44-45页
    1.5 研究内容第45-46页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46-4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区概况第49-58页
    2.1 理论基础第49-51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9-50页
        2.1.2 地域分异理论第50-51页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51页
        2.1.4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51页
    2.2 研究区概况第51-58页
        2.2.1 自然环境条件第52-54页
        2.2.2 经济社会状况第54-58页
第3章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方法第58-80页
    3.1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第58-60页
        3.1.1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内涵第58-59页
        3.1.2 沟道整治影响因素分析第59-60页
    3.2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的指标选择第60-65页
        3.2.1 指标选择原则第60-61页
        3.2.2 单指标第61页
        3.2.3 综合指标体系第61-63页
        3.2.4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第63-65页
    3.3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方法第65-68页
        3.3.1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单元的划分第65-66页
        3.3.2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模型第66-67页
        3.3.3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第67页
        3.3.4 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第67-68页
    3.4 指标获取及数据处理第68-79页
        3.4.1 数据源第68-70页
        3.4.2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第70-71页
        3.4.3 沟道提取方法第71-74页
        3.4.4 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方法第74-76页
        3.4.5 气象数据分析方法第76-78页
        3.4.6 植被数据处理方法第78-79页
    3.5 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延安市沟道提取与特征分析第80-105页
    4.1 黄土高原地貌与沟道特征第80-81页
    4.2 基于DEM的沟道信息提取第81-85页
        4.2.1 沟道信息提取原理第82-83页
        4.2.2 延安市沟道提取结果第83-85页
    4.3 基于地貌几何数学模型的沟道分级第85-88页
        4.3.1 沟道分级原则第85页
        4.3.2 沟道分级方法第85-86页
        4.3.3 延安市沟道级别分析第86-88页
    4.4 沟道地形特征分析第88-97页
        4.4.1 沟道宏观地形因子分析第88-95页
        4.4.2 沟道微观地形因子分析第95-97页
    4.5 延安市沟道整治分析第97-103页
        4.5.1 沟道特征对其整治潜力的影响分析第97-98页
        4.5.2 典型沟道特征及其整治潜力分析第98-103页
    4.6 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区域资源环境变化与沟道整治分析第105-140页
    5.1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05-113页
        5.1.1 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第105-108页
        5.1.2 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第108-112页
        5.1.3 土地利用变化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12-113页
    5.2 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13-121页
        5.2.1 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第113-117页
        5.2.2 景观格局的时间特征第117-120页
        5.2.3 景观格局变化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20-121页
    5.3 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21-133页
        5.3.1 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第121-123页
        5.3.2 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变化第123-129页
        5.3.3 区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第129-133页
        5.3.4 植被覆盖变化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33页
    5.4 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33-138页
        5.4.1 气温年际变化特征第134页
        5.4.2 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第134-135页
        5.4.3 气温和降水年际周期变化特征第135-137页
        5.4.4 气象要素变化对沟道整治的影响第137-138页
    5.5 小结第138-140页
第6章 延安市沟道整治潜力评价第140-153页
    6.1 延安市沟道整治潜力评价指标处理第140-147页
        6.1.1 评价指标数据赋值第140-145页
        6.1.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145-146页
        6.1.3 指标权重计算第146-147页
    6.2 延安市沟道整治潜力评价结果分析第147-151页
        6.2.1 延安市沟道整治潜力的总体分析第147-150页
        6.2.2 延安市沟道整治潜力解析第150-151页
    6.3 小结第151-153页
第7章 延安市沟道整治模式研究第153-159页
    7.1 沟道整治潜力级别的分区整治模式第153-154页
    7.2 沟道整治的工程模式第154-155页
    7.3 沟底整治的工程模式第155-157页
    7.4 小结第157-159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5页
    8.1 研究结论第159-162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62-163页
    8.3 研究展望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飞虱生物型Y致害性QTL定位以及褐飞虱与水稻互作的代谢研究
下一篇: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过程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