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1.1 有关禽白血病 | 第12-13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1.3 病原学 | 第14-18页 |
1.4 发病机理 | 第18-19页 |
1.5 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1.6 临床症状 | 第20页 |
1.7 相关诊断 | 第20-22页 |
1.8 预防治疗措施 | 第22-23页 |
1.8.1 预防 | 第22-23页 |
1.8.2 治疗 | 第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2.1 材料 | 第23-24页 |
2.1.1 病料来源 | 第23页 |
2.1.2 细胞 | 第2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2.1 病毒的回归分离培养 | 第24页 |
2.2.2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反应(IFA)进行病毒鉴定 | 第24-25页 |
2.2.3 PCR扩增各脏器ALV-J前病毒cDNA的囊膜蛋白基因gp85基因 | 第25-28页 |
2.2.3.1 提取DNA的方法 | 第25页 |
2.2.3.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5-26页 |
2.2.3.3 PCR扩增 | 第26页 |
2.2.3.4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6-27页 |
2.2.3.5 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制备 | 第27页 |
2.2.3.6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7-28页 |
2.2.3.7 质粒的提取 | 第28页 |
2.2.3.8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43页 |
3.1 选取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 | 第28-29页 |
3.2 各脏器病料病毒分离结果 | 第29-30页 |
3.3 各脏器病料分离株及攻毒毒株与原始毒株NX0101的gp85基因同源性比较 | 第30-34页 |
3.4 原始毒株NX0101 gp85基因在DF1细胞系连续传代(5代)过程中和在同一个体不同脏器感染过程中的变异 | 第34-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