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1.2.1 动态无功补偿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动态无功补偿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电网质量分析及其电铲运行对矿区电网带来冲击 | 第13-20页 |
2.1 电能质量概念 | 第13页 |
2.2 电能质量评估指标 | 第13-16页 |
2.2.1 电压偏差 | 第13-14页 |
2.2.2 电压波动和闪变 | 第14页 |
2.2.3 电压波形 | 第14-15页 |
2.2.4 频率偏差 | 第15页 |
2.2.5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第15-16页 |
2.3 电铲负荷情况 | 第16页 |
2.4 电铲供电电网 | 第16-17页 |
2.5 电压压降情况 | 第17-18页 |
2.6 功率因素低与谐波存在 | 第18-20页 |
第3章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 第20-24页 |
3.1 无功补偿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3.1.1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视在功率 | 第20-21页 |
3.1.2 功率因数 | 第21页 |
3.2 SVG基本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3.2.1 SVG与SVC的区别 | 第21-22页 |
3.2.2 动态无功补偿(SVG)组成及控制 | 第22-24页 |
第4章 德铜采场动态无功补偿的设计及其实现 | 第24-38页 |
4.1 理论设计 | 第24-26页 |
4.2 德铜动态无功补偿硬件设计 | 第26-33页 |
4.2.1 设计规范及标准 | 第26页 |
4.2.2 补偿系统设计 | 第26-29页 |
4.2.3 动态无功补偿一次系统设计 | 第29-30页 |
4.2.4 动态无功补偿主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4.2.5 动态无功补偿主控电路设计 | 第31页 |
4.2.6 动态无功补偿主控芯片及指令 | 第31-33页 |
4.3 动态无功补偿软件设计 | 第33-38页 |
4.3.1 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软件架构 | 第33-34页 |
4.3.2 动态无功补偿监控组态软件画面设计 | 第34-38页 |
第5章 系统仿真及投运校验 | 第38-54页 |
5.1 装置设计成型 | 第38-41页 |
5.1.1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清单 | 第38页 |
5.1.2 装置组成 | 第38-39页 |
5.1.3 装置控制及保护技术 | 第39-40页 |
5.1.4 性能参数预设 | 第40-41页 |
5.2 系统检验测试 | 第41-45页 |
5.2.1 保护功能检验 | 第41-42页 |
5.2.2 轻载、满载试验 | 第42-43页 |
5.2.3 电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5.2.4 可靠性测试 | 第44页 |
5.2.5 功率单元带载老化试验 | 第44-45页 |
5.3 系统投运 | 第45-51页 |
5.3.1 低压侧电压实测数据 | 第45-46页 |
5.3.2 SVG装置触摸屏实时数据 | 第46-49页 |
5.3.3 波形分析 | 第49-51页 |
5.4 投运结论 | 第51-53页 |
5.4.1 统计数据一览表 | 第51-52页 |
5.4.2 电压控制 | 第52页 |
5.4.3 电铲跳机 | 第52页 |
5.4.4 功率因数 | 第52页 |
5.4.5 三相电压平衡度 | 第52页 |
5.4.6 三相电流平衡度 | 第52-53页 |
5.4.7 结论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