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中毒性精神障碍论文

催眠厌恶暗示降低吸烟渴求的神经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研究背景第12-32页
    1.1 尼古丁成瘾的现状与危害第12页
    1.2 尼古丁成瘾与吸烟渴求、吸烟线索的关系第12-13页
    1.3 尼古丁成瘾的治疗方法第13-14页
    1.4 催眠及其临床运用第14-18页
        1.4.1 催眠的定义第14页
        1.4.2 催眠历史第14-15页
        1.4.3 催眠感受性第15页
        1.4.4 催眠引导第15-16页
        1.4.5 催眠暗示第16页
        1.4.6 催眠的运用领域第16页
        1.4.7 催眠治疗尼古丁成瘾的临床研究第16-18页
    1.5 催眠理论与催眠神经机制第18-23页
        1.5.1 催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第18-19页
        1.5.2 催眠的控制分离理论第19页
        1.5.3 催眠反应的冷控制理论第19-20页
        1.5.4 催眠感受性的神经机制第20-21页
        1.5.5 催眠引导的神经机制第21-22页
        1.5.6 催眠暗示的神经机制第22页
        1.5.7 整合的催眠理论模型第22-23页
    1.6 催眠的EEG研究第23-26页
    1.7 本研究采用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原理第26-30页
        1.7.1 fMRI原理与技术第26-27页
        1.7.2 EEG原理与技术第27-30页
    1.8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第30-32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32-44页
    2.1 被试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2.2.1 问卷第33-34页
        2.2.2 刺激图片第34页
        2.2.3 实验范式第34页
    2.3 fMRI组实验程序第34-36页
    2.4 EEG组实验程序第36页
    2.5 fMRI组的随访程序第36页
    2.6 fMRI数据采集、加工与分析第36-39页
        2.6.1 任务态数据采集、加工与分析第36-38页
        2.6.2 静息态数据采集、加工与分析第38页
        2.6.3 扩展的视觉系统分析第38-39页
    2.7 EEG数据采集、加工与分析第39-44页
        2.7.1 EEG信号记录第39页
        2.7.2 EEG数据加工第39页
        2.7.3 ERP分析第39页
        2.7.4 创建EEG溯源模型第39-41页
        2.7.5 基于激活簇的置换检验第41-42页
        2.7.6 theta波段静息态EEG分析第42页
        2.7.7 渴求、厌恶、FTND分数和EEG/fMRI数据相关分析第42-44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44-58页
    3.1 行为学成绩第44-46页
    3.2 静息态下两个ROI的功能连接第46页
    3.3 静息态EEG下后顶叶theta波功率增加第46页
    3.4 催眠厌恶暗示的成像结果第46-48页
    3.5 心理生理交互作用结果第48-50页
    3.6 视觉系统的ROI分析第50页
    3.7 EEG溯源分析的结果第50-55页
    3.8 ERP分析结果第55-56页
    3.9 FTND与EEG/fMRI相关结果第56-57页
    3.10 fMRI组治疗后随访结果第57-58页
第4章 讨论第58-62页
    4.1 前额叶-脑岛网络参与抑制吸烟渴求第58-59页
    4.2 前额叶-脑岛网络以上而下的方式运作第59-60页
    4.3 催眠治疗尼古丁依赖的随访调查第60-61页
    4.4 临床意义第61页
    4.5 不足之处第61-62页
第5章 催眠降低吸烟渴求的EEG相干研究第62-72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62-63页
    5.2 研究方法第63-66页
        5.2.1 被试第63页
        5.2.2 问卷第63页
        5.2.3 实验程序第63-64页
        5.2.4 EEG数据记录第64-65页
        5.2.5 EEG数据加工方法第65-66页
        5.2.6 EEG数据统计分析第66页
    5.3 研究结果第66-69页
        5.3.1 正常状态和催眠状态EEG功率比较第66-67页
        5.3.2 正常状态和催眠状态下EEG相干差异与TCQ分数第67-68页
        5.3.3 相关分析结果第68-69页
    5.4 讨论第69-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94页
附录第94-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形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认同度研究--以境内外手工纸代表性样式博物馆为例
下一篇:CMOS无电感宽带频率综合器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