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台湾乳白蚁及其危害 | 第10页 |
1.2 台湾乳白蚁的行为生态与防治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2.1 社会性行为与觅食行为生态 | 第10-12页 |
1.2.2 诱食物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台湾乳白蚁防治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白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代谢组学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2 昆虫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3 白蚁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2 对苯二酚联合抗氧化剂对台湾乳白蚁诱食的增效作用 | 第22-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供试白蚁及主要设备与材料 | 第22页 |
2.1.2 对苯二酚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1.3 BHT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滤纸片的处理 | 第23-24页 |
2.2.2 选择性试验 | 第24页 |
2.2.3 非选择性试验 | 第24页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3.1 选择性试验 | 第25页 |
2.3.2 非选择性试验 | 第25-26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26-28页 |
3 台湾乳白蚁对不同食物的诱食响应 | 第28-3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供试白蚁及主要设备材料 | 第28-29页 |
3.1.2 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3.2.1 滤纸片的处理 | 第29页 |
3.2.2 选择性试验 | 第29-30页 |
3.2.3 非选择性试验 | 第30页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3.3.1 选择性试验 | 第30-31页 |
3.3.2 非选择性试验 | 第31-34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4 台湾乳白蚁取食诱导代谢组学分析 | 第36-5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4.1.1 供试白蚁及主要设备材料 | 第36页 |
4.1.2 试剂与溶液 | 第36-3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4.2.1 制作饵片 | 第37页 |
4.2.2 喂食白蚁 | 第37页 |
4.2.3 制作样本 | 第37-38页 |
4.2.4 检测与分析 | 第38页 |
4.2.5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4.3.1 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3.2 茶多酚浓度为 20 ng/μL时与对照组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4.3.3 茶多酚浓度为 0.8 ng/μL时与对照组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 | 第44-47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4.4.1 茶多酚浓度为 20ng/μL与对照组差异代谢物的比较 | 第48页 |
4.4.2 茶多酚浓度为 0.8ng/μL与对照组差异代谢物的比较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