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中国动画民族风格之新探--基于“中国学派”与“萨格勒布学派”的风格对比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9-12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选题目的第9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思路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四、文献综述第10-12页
第一章、“中国学派”与“萨格勒布学派”的相关界定及发展历程第12-24页
    第一节、“中国学派”与“萨格勒布学派”的释义第12-14页
        一、“中国学派”的定义第12-14页
        二、“萨格勒布学派”的定义第14页
    第二节、两大动画学派趋同的时代背景第14-17页
        一、“中国学派”的时代背景第14-15页
        二、“萨格勒布学派”的时代背景第15-16页
        三、两大动画学派相近的时代背景第16-17页
    第三节、两大动画学派几近重合的发展阶段第17-24页
        一、萌芽期第17-18页
        二、发展期第18-19页
        三、辉煌期第19-20页
        四、困境期第20-22页
        五、衰落期第22-24页
第二章、两大学派“形”“意”“神”的对比研究第24-38页
    第一节、两大学派“形”之对比第24-31页
        一、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格样式第24-26页
        二、个性鲜明的题材选取第26-29页
        三、顺应时代内容表达第29-31页
    第二节、两大学派“意”之对比第31-33页
        一、“中国学派”,蕴含传统美学思想的思维惯性第31-33页
        二、“萨格勒布学派”,涵盖资本主义的自由意识第33页
    第三节、两大学派“神”之对比第33-38页
        一、“中国学派”的“文以载道”第33-34页
        二、“萨格勒布学派”的“自由开放”第34-38页
第三章、当代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缺失第38-45页
    第一节、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不确定第38-39页
        一、本土文化“单薄”的认同感第38页
        二、缺乏新意的动画设计第38-39页
    第二节、中国动画民族产业链的断裂第39-43页
        一、失衡的“产量”与“质量”第39-41页
        二、系统性的缺乏生产、营销模式第41-43页
    第三节、中国动画民族文本本体的单一第43-45页
        一、浓厚的“教义”感与视觉的枯燥感第43-44页
        二、低幼的定位与薄弱分层意识第44-45页
第四章、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优化策略第45-55页
    第一节、“民族化”与“全球化”、“当代化”的结合第45-47页
        一、“全球化”下的“民族化”第45-46页
        二、“当代化”下的“民族化”第46-47页
    第二节、中国动画的继承发展第47-50页
        一、国家力量的先行第47-48页
        二、传统文化与动画的结合第48-50页
    第三节、市场整体意识的强化第50-55页
        一、动画品牌的打造第50页
        二、衍生产品的研发第50-51页
        三、综合人才的培养第51-55页
结语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纪录片《俄罗斯后裔》创作阐述
下一篇:谈高职动画教育中产学互动模式的构建--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动画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