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评论、欣赏论文

设计的“跨边界”--论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批评思想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选题缘起第7页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8页
        3.研究现状评述第8页
    第二节 论文研究方法第8-10页
        1.文献检索法第8-9页
        2.比较分析法第9页
        3.交叉学科研究法第9-10页
第一章:“跨边界”设计思想产生的背景第10-16页
    第一节:设计学“跨边界”的思想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设计学平台“跨边界”的思想背景第11-13页
        1.非物质社会的形成——设计平台的物质载体第11-12页
        2.设计跨学科的兴起与发展——设计平台的精神载体第12页
        3.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三节:设计研究“跨边界”的思想背景第13-16页
        1.设计方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13-14页
        2.设计科学和设计的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第14-15页
        3.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马格林设计学“跨边界”的思想第16-22页
    第一节:设计的边界第16-18页
        1.设计边界的模糊性第16-17页
        2.设计边界的扩展第17页
        3.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节:设计师的职业与多重性角色第18-19页
        1.设计师的职业与定位第18-19页
        2.团队与设计师的多重角色第19页
        3.本章小结第19页
    第三节:设计教育与设计史的看法第19-22页
        1.设计教育与博士教育的看法第20页
        2.设计史与设计研究之争第20-21页
        3.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马格林设计学平台“跨边界”的思想第22-27页
    第一节:建立设计研究社区的组织构想第22-25页
        1.美国战时的设计政策与影响第22-23页
        2.设计研究社区的组织构想第23-24页
        3.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节:产品设计实践与社会模型第25-27页
        1.“市场模型”和“社会模型”的联系与区别第25页
        2.产品设计实践的社会模式与意义第25-26页
        3.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马格林设计研究“跨边界”的思想第27-33页
    第一节:设计研究的平行与交叉第27-29页
        1.设计与食品的平行与交叉研究第27-28页
        2.个人与博物馆收藏的研究与意义第28-29页
        3.本章小结第29页
    第二节:设计研究与消费文化问题第29-31页
        1.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设计研究第29-30页
        2.产品经验与产品环境、用户的研究第30页
        3.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节:设计伦理与设计未来的构想第31-33页
        1.废弃物与垃圾的设计伦理问题第31-32页
        2.仿生电脑与未来设计愿景第32页
        3.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对马格林设计“跨边界”思想的批评及其意义论述第33-38页
    第一节:对马格林设计学“跨边界”的思想的批评及其意义论述第34-35页
        1.设计边界的批评与意义第34页
        2.设计师职业与团队角色的批评与意义第34页
        3.设计教育与设计史研究的批评与意义第34-35页
    第二节:对马格林设计学平台“跨边界”的思想的批评及其意义论述第35-36页
        1.设计研究社区的组织构想的批评与意义第35页
        2.产品设计实践与社会模型的批评与意义第35-36页
    第三节:对马格林设计研究“跨边界”的思想的批评及其意义论述第36-38页
        1.设计与食品的平行与交叉研究的批评与意义第36页
        2. 设计研究与消费文化问题的批评与意义第36-37页
        3. 设计伦理与设计未来的构想的批评与意义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图片来源第41-42页
附录一第42-43页
附录二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蔡皋作品看21世纪中国传统故事的绘本创作
下一篇:尼西黑陶的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