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舆论引导机制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舆论 | 第15页 |
二、机制 | 第15-16页 |
三、舆论引导机制 | 第16页 |
第二节 舆论引导机制的构成 | 第16-18页 |
一、引导主体 | 第17页 |
二、引导平台 | 第17-18页 |
三、引导内容 | 第18页 |
四、引导对象 | 第18页 |
第三节 舆论引导机制的特征 | 第18-20页 |
一、整体性 | 第18-19页 |
二、目的性 | 第19页 |
三、动态性 | 第19-20页 |
四、显隐性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舆论引导机制中出现的问题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引导者方面的问题 | 第21-26页 |
一、引导力度不足 | 第21-22页 |
二、官腔重官话多 | 第22-23页 |
三、信息公开度低 | 第23-24页 |
四、引导方向有偏差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引导平台方面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把关能力较低 | 第26-27页 |
二、议程设置不够 | 第27-28页 |
三、存在刻板印象 | 第28-29页 |
四、信息源不规律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被引导者方面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一、表达随意性强 | 第30页 |
二、容易信谣传谣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舆论引导机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涉及舆论的主体部门 | 第33-36页 |
一、未长期建设机制 | 第33-34页 |
二、存在官本位思想 | 第34-35页 |
三、存在护短情结 | 第35页 |
四、缺乏应对担当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引导舆论的媒体平台 | 第36-42页 |
一、话语表达不成熟 | 第36-39页 |
二、对新形式适应差 | 第39-40页 |
三、选择性忽略差异 | 第40-41页 |
四、信源建设不到位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推动舆论的引导对象 | 第42-44页 |
一、媒介素养有限 | 第42-43页 |
二、缺乏引导认同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舆论引导机制的优化路径 | 第45-54页 |
第一节 坚持以民为本 | 第45-46页 |
一、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 第45页 |
二、坚定引导的人民性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优化引导结构 | 第46-50页 |
一、培养专业智库 | 第46-48页 |
二、坚持长期建设 | 第48页 |
三、科学选择媒介 | 第48-49页 |
四、改善教育环境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改良话语系统 | 第50-51页 |
一、以人民认可为准 | 第50页 |
二、促成接地气表达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公众自我完善 | 第51-53页 |
一、提升媒介素养 | 第51-52页 |
二、理性发出声音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