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2 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早期养护条件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4 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原材料、配合比与试验方法 | 第21-32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原材料 | 第21-24页 |
2.2.1 水泥 | 第21-22页 |
2.2.2 粉煤灰 | 第22页 |
2.2.3 粗集料 | 第22-23页 |
2.2.4 细集料 | 第23页 |
2.2.5 减水剂 | 第23-24页 |
2.2.6 水 | 第24页 |
2.3 配合比设计 | 第24-25页 |
2.3.1 粉煤灰掺量 | 第24页 |
2.3.2 水胶比 | 第24-25页 |
2.3.3 试验配合比 | 第25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2.4.1 试件制备及养护 | 第25-26页 |
2.4.2 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 | 第26-27页 |
2.4.3 混凝土试件加载 | 第27-28页 |
2.4.4 水泥-粉煤灰体系的非蒸发水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5 混凝土粗骨料界面过渡区SEM试验 | 第29页 |
2.4.6 混凝土水化产物的X射线衍射试验 | 第29-30页 |
2.4.7 混凝土超声波声速的测定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长龄期湿养护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 第32-45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快速碳化试验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3.1 长龄期湿养护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2 长龄期湿养护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36-37页 |
3.4 长龄期湿养护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7-44页 |
3.4.1 长龄期湿养护对水泥-粉煤灰体系非蒸发水数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2 长龄期湿养护对粉煤灰混凝土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3 长龄期湿养护下粉煤灰混凝土水化产物的XRD分析 | 第41-43页 |
3.4.4 机理浅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 第45-53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3 碳化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3.1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2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49-50页 |
4.4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机理浅析 | 第50-52页 |
4.4.1 L值与超声波声速差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4.4.2 机理浅析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