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引言第9-11页
2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概述第11-18页
    2.1 土壤污染预警的概念和类型第11-15页
        2.1.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类型第11-12页
        2.1.2 土壤污染预警的内涵第12-13页
        2.1.3 土壤污染预警的类型第13-14页
        2.1.4 土壤污染预警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第14-15页
    2.2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内涵第15页
    2.3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5-18页
        2.3.1 土壤污染预警监测第15-16页
        2.3.2 土壤污染预警标准第16页
        2.3.3 土壤污染预警信息评估第16页
        2.3.4 土壤污染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第16-17页
        2.3.5 土壤污染预警后的应急措施第17-18页
3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8-23页
    3.1 风险社会理论第18-19页
        3.1.1 风险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18-19页
        3.1.2 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第19页
        3.1.3 风险社会理论的制度体现第19页
    3.2 环境知情权理论第19-21页
        3.2.1 环境知情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19-20页
        3.2.2 环境知情权的基本内容第20-21页
        3.2.3 环境知情权理论的制度体现第21页
    3.3 风险预防原则第21-23页
        3.3.1 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的产生与发展第21页
        3.3.2 风险预防原则的基本特征第21-22页
        3.3.3 风险预防原则的制度体现第22-23页
4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第23-30页
    4.1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立法概况第23-25页
        4.1.1 环境保护法律的规定第23-24页
        4.1.2 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第24页
        4.1.3 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第24-25页
    4.2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实施概况第25-26页
    4.3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第26-30页
        4.3.1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不完善第26-27页
        4.3.2 预警标准制度不完善第27页
        4.3.3 预警后应急管理措施不完善第27-28页
        4.3.4 预警管理的社会参与制度不完善第28-29页
        4.3.5 环境要素间的联动预警机制缺失第29-30页
5 完善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第30-35页
    5.1 兼顾效率第30-32页
        5.1.1 预警制度本身是效率价值的体现第30-31页
        5.1.2 预警制度的完善应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第31-32页
    5.2 预防为主、环境优先第32-33页
        5.2.1 预防为主第32-33页
        5.2.2 环境优先第33页
    5.3 社会参与第33-34页
    5.4 科学客观第34-35页
6 土壤污染预警法律制度的完善之策第35-41页
    6.1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第35-36页
        6.1.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主体第35-36页
        6.1.2 明确预警信息基本内容第36页
        6.1.3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途径第36页
    6.2 完善土壤污染预警标准制度第36-38页
        6.2.1 明确土壤污染预警标准的法律属性第36-37页
        6.2.2 制定完善的土壤污染预警标准体系第37页
        6.2.3 建立制定土壤污染预警标准的程序性规定第37页
        6.2.4 建立土壤污染预警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第37页
        6.2.5 注重土壤污染预警标准与耕地红线间的有效衔接第37-38页
    6.3 完善土壤污染预警后的应急措施第38页
    6.4 完善土壤污染预警社会参与制度第38-39页
    6.5 建立环境要素间的联动预警机制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下一篇:水体中有机氯类农药光化学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