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城景协调规划技术框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第9页
        1.1.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第9-10页
        1.1.3 风景名胜区城景协调规划问题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城市角度第11页
        1.3.2 风景区角度第11-13页
        1.3.3 城景过渡地带角度第13-14页
        1.3.4 相关研究评述第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1 城景协调问题研究第14页
        1.4.2 城景协调规划研究第14页
        1.4.3 城景协调规划技术框架研究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2 技术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城景协调规划基本问题第17-37页
    2.1 城景关系分类第17-22页
        2.1.1 城景关系分类方法第17页
        2.1.2 城景关系类型第17-22页
    2.2 城景协调问题梳理第22-35页
        2.2.1 发展方向问题第22-25页
        2.2.2 产业布局问题第25-27页
        2.2.3 生态环境问题第27-29页
        2.2.4 重大基础设施问题第29-32页
        2.2.5 视觉影响问题第32-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城景协调规划技术框架第37-61页
    3.1 规划原则与目标第37-38页
        3.1.1 城景协调规划原则第37页
        3.1.2 城景协调规划目标第37-38页
    3.2 城景协调规划技术步骤第38-39页
        3.2.1 城景协调现状调查第38页
        3.2.2 城景协调问题分析第38页
        3.2.3 城景协调策略制定第38-39页
    3.3 城景协调规划技术框架建立第39-58页
        3.3.1 城景协调现状研判第39页
        3.3.2 城景过渡地带用地控制第39-43页
        3.3.3 发展轴线协调第43-45页
        3.3.4 产业布局协调第45-48页
        3.3.5 重大基础设施协调第48-50页
        3.3.6 城市空间视廊控制第50-55页
        3.3.7 风景道路控制第55-56页
        3.3.8 建筑风貌控制第56-57页
        3.3.9 环境整治协调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4.1 研究结论第61页
    4.2 研究不足与反思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一 —城景关系类型统计表第65-73页
图表目录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寿县古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多稳态结构的形态分析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