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采伐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间伐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间伐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间伐设备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采伐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5页 |
2.1 小型履带式间伐采伐机的方案设计 | 第15-17页 |
2.1.1 小型履带式间伐采伐机的加工对象与工艺要求 | 第15页 |
2.1.2 小型履带式间伐采伐机的设计要求 | 第15-16页 |
2.1.3 采伐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 第16-17页 |
2.2 木材切削原理的分析 | 第17-22页 |
2.2.1 切削功率、切削力与进给力的分析 | 第17-18页 |
2.2.2 圆锯锯切运动分析 | 第18-19页 |
2.2.3 圆锯锯切锯口宽度的分析 | 第19-21页 |
2.2.4 小型履带式间伐采伐机切削过程的分析 | 第21-22页 |
2.3 小型履带式间伐采伐机的整体布局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采伐机的结构设计 | 第25-35页 |
3.1 切削机构的整体设计 | 第25-30页 |
3.1.1 主轴刀具的结构设计与传动系统的选择 | 第25-27页 |
3.1.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与分析 | 第27-29页 |
3.1.3 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布局 | 第29-30页 |
3.2 履带式行走机构的整体设计 | 第30-34页 |
3.2.1 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布局 | 第31-32页 |
3.2.2 履带式行走机构的行驶原理 | 第32-33页 |
3.2.3 履带式行走机构行驶速度分析与档位的设计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采伐机的关键零部件设计与计算 | 第35-44页 |
4.1 切削系统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 第35-38页 |
4.1.1 锯切主轴的结构设计 | 第35页 |
4.1.2 导向装置的设计 | 第35-36页 |
4.1.3 进给装置的设计 | 第36-37页 |
4.1.4 离心式离合器的选择 | 第37-38页 |
4.1.5 刚性悬架的结构设计 | 第38页 |
4.2 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参数计算与设计 | 第38-43页 |
4.2.1 履带式行走机构爬坡角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4.2.2 履带式行走机构接地比压的确定 | 第40页 |
4.2.3 履带式行走机构最大牵引力的计算 | 第40-41页 |
4.2.4 驱动轮、支重轮及导向轮的设计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采伐机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4-57页 |
5.1 ANSYS软件的简介 | 第44页 |
5.2 静态分析 | 第44-52页 |
5.2.1 切削机构主轴的静态分析 | 第45-49页 |
5.2.2 切削机构安装版的静态分析 | 第49-52页 |
5.3 模态分析 | 第52-56页 |
5.3.1 主轴的模态分析 | 第52-54页 |
5.3.2 切削机构安装版的模态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采伐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57-61页 |
6.1 零件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6.2 整机的虚拟装配 | 第58-59页 |
6.3 虚拟样机的干涉检查 | 第59页 |
6.4 运动模拟分析的简介 | 第59-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