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 第12-41页 |
1.1 烟草制品中的有害成分 | 第12-19页 |
1.1.1 烟气中的酚类化合物 | 第12-15页 |
1.1.1.1 烟气中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2 烟气中的醛酮类 | 第15-19页 |
1.1.2.1 烟气中羰基化合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 烟草制品中的添加剂 | 第19-29页 |
1.2.1 食品添加剂的市场现状 | 第19-21页 |
1.2.1.1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 第20页 |
1.2.1.2 用非食品级添加物代替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 | 第20页 |
1.2.1.3 使用伪劣添加剂 | 第20-21页 |
1.2.1.4 其他问题 | 第21页 |
1.2.2 三类常用烟用食品添加剂 | 第21-29页 |
1.2.2.1 目前防腐剂、甜味剂和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概述 | 第22-2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41页 |
第二章 烟气中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41-54页 |
2.1 前言 | 第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2.2.2 烟气样品的萃取与分析 | 第42页 |
2.2.3 烟气的捕集 | 第42页 |
2.2.4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2-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2.3.1 不同色谱柱分离效果的比较 | 第44页 |
2.3.2 荧光检测器条件的确定 | 第44-46页 |
2.3.3 卷烟烟气样品中色谱峰的定性 | 第46-48页 |
2.3.4 不同溶剂的萃取效率 | 第48页 |
2.3.5 萃取时间的影响 | 第48-49页 |
2.3.6 样品的稳定性 | 第49-50页 |
2.3.7 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0页 |
2.3.8 回收率 | 第50-51页 |
2.3.9 重复性 | 第51-52页 |
2.4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三章 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54-65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3.2.2 烟气的捕集和萃取 | 第55-56页 |
3.2.3 测定原理 | 第56页 |
3.2.4 检测过程的相关参数的设定及优化 | 第56-62页 |
3.2.4.1 标准制备 | 第56-58页 |
3.2.4.2 色谱条件 | 第58页 |
3.2.4.3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8-60页 |
3.2.4.4 样品的峰确证 | 第60页 |
3.2.4.5 样品检测的准确性研究 | 第60-61页 |
3.2.4.6 方法的检测限 | 第61页 |
3.2.4.7 方法的回收率 | 第61-62页 |
3.3 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65-78页 |
4.1 引言 | 第65-67页 |
4.1.1 甜蜜素检测方法不当引发的问题 | 第65-66页 |
4.1.2 甜蜜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比较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7-68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5页 |
4.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69-70页 |
4.3.2 流动相的选择 | 第70-72页 |
4.3.3 最佳温度的确定 | 第72页 |
4.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2-73页 |
4.3.5 方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 第73-74页 |
4.3.6 实际样品测定 | 第74页 |
4.3.7 假阳性的消除 | 第74-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水杨酸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78-85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试验部分 | 第78-80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78-79页 |
5.2.2 色谱条件 | 第79页 |
5.2.3 测定步骤 | 第79-8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3页 |
5.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80-81页 |
5.3.2 线性关系的测定 | 第81页 |
5.3.3 方法的精密度 | 第81-82页 |
5.3.4 方法的准确度 | 第82页 |
5.3.5 实际样品测定 | 第82-83页 |
5.3.6 假阳性的消除 | 第83页 |
5.4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85-94页 |
6.1 引言 | 第85-86页 |
6.2 试验部分 | 第86-87页 |
6.2.1 仪器与试剂 | 第86页 |
6.2.2 色谱条件 | 第86页 |
6.2.3 测定步骤 | 第86-8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6.3.1 流动相的选择 | 第87-88页 |
6.3.2 线性关系的测定 | 第88-89页 |
6.3.3 方法的精密度 | 第89页 |
6.3.4 方法的准确度 | 第89-90页 |
6.3.5 实际样品测定 | 第90页 |
6.3.6 假阳性的消除 | 第90-91页 |
6.4 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结束语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