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5-20页 |
1.非甾体抗炎药简介 | 第15页 |
2.酮洛芬简介 | 第15-17页 |
3.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4.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系统中胺类物质对酮洛芬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 | 第20-32页 |
1. 仪器和试药 | 第20-21页 |
1.1 试药 | 第20页 |
1.2 仪器 | 第20-21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21-31页 |
2.1 鼠皮的制备 | 第21页 |
2.2 实验系统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2.2.1 EI溶液系统的配制 | 第21页 |
2.2.2 不同胺溶液系统中酮洛芬饱和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2.2.3 DEtA-EI溶液系统的配制 | 第21页 |
2.3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1-25页 |
2.3.1 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2页 |
2.3.3 专属性考察 | 第22-23页 |
2.3.4 精密度试验 | 第23-24页 |
2.3.5 重现性试验 | 第24页 |
2.3.6 回收率测定 | 第24页 |
2.3.7 稳定性试验 | 第24页 |
2.3.8 溶解度测定 | 第24-25页 |
2.4 经皮渗透实验 | 第25-31页 |
2.4.1 有机胺种类对于酮洛芬经皮渗透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2 DEtA对酮洛芬经皮渗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3 溶液系统中E对酮洛芬经皮渗透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酮洛分贴剂渗透促进剂的筛选及贴剂的制备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1.1 试药 | 第32页 |
1.2 仪器 | 第32-33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33-44页 |
2.1 酮洛芬贴剂的制备 | 第33-36页 |
2.1.1 基质的选择 | 第33页 |
2.1.2 制备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2.1.3 酮洛芬贴剂药物与辅料配伍的DSC热分析 | 第34-36页 |
2.1.3.1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34-36页 |
2.2 经皮渗透促进剂的筛选 | 第36-44页 |
2.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6-3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2.2.4 促渗剂的筛选 | 第37-44页 |
2.2.4.1 薄荷醇用量筛选 | 第37-38页 |
2.2.4.2 Azone用量的筛选 | 第38-39页 |
2.2.4.3 IPM与VE渗透作用比较 | 第39-40页 |
2.2.4.4 IPM用量的筛选 | 第40-41页 |
2.2.4.5 制备贴剂干燥条件对透过量影响的比较 | 第41-42页 |
2.2.4.6 与国外市售产品渗透实验比较 | 第42-43页 |
2.2.4.7 贮藏条件对贴剂透过量影响的比较 | 第43-4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酮洛芬贴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46-5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1.1 试药 | 第46页 |
1.2 仪器 | 第46页 |
2. 贴剂控制指标的选择 | 第46-49页 |
2.1 初黏力测定 | 第46-47页 |
2.2 持黏力测定 | 第47-48页 |
2.3 剥离强度测定 | 第48-49页 |
3. 贴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49-51页 |
3.1 方法的筛选 | 第49-50页 |
3.2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50页 |
3.3 线性相关性试验 | 第50页 |
3.4 含量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3.5 精密度实验 | 第51页 |
3.6 稳定性试验 | 第51页 |
3.7 重现性试验 | 第51页 |
3.8 回收率试验 | 第51页 |
3.9 三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51页 |
4. 贴剂体外释放度考察 | 第51-55页 |
4.1 方法的筛选 | 第52页 |
4.2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52页 |
4.3 线性相关性试验 | 第52页 |
4.4 释放度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4.5 精密度实验 | 第53页 |
4.6 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4.7 重现性试验 | 第53页 |
4.8 回收率试验 | 第53-54页 |
4.9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4.10 介质与转速考察 | 第54-55页 |
4.11 含量均匀度试验 | 第55页 |
4.12 样品测定结果 | 第55页 |
5. 稳定性试验 | 第55-57页 |
5.1 加速试验 | 第55-56页 |
5.2 长期试验 | 第56-57页 |
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酮洛芬贴剂皮肤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59-6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9页 |
1.1 试药 | 第59页 |
1.2 仪器 | 第59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2. 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59-63页 |
2.1 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9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59-60页 |
2.3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60页 |
2.3.1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60页 |
2.3.2 皮肤样品的处理 | 第60页 |
2.3.3 肌肉样品的处理 | 第60页 |
2.4 方法专属性考察 | 第60-61页 |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1-62页 |
2.6 回收率的测定 | 第62页 |
2.7 精密度准确度的测定 | 第62-6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3.1 用药部位 | 第6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3.3 取样方法 | 第63页 |
3.4 数据的处理 | 第63页 |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3-66页 |
4.1 口服与自制贴血药浓度比较 | 第63-64页 |
4.2 自制贴各组织药物浓度比较 | 第64-65页 |
4.3 自制贴与市售韩国贴组织药物浓度比较 | 第65-6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全文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