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空间阻隔视角下小学步行网络的可达性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图表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城市规划的方法应加强科学性第11-12页
        1.1.2 空间量化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提升科学性第12-13页
        1.1.3 步行网络的空间量化亦有助于提升步行环境第13页
    1.2 研究切入点第13-17页
        1.2.1 优先关注公共设施中小学步行网络第13-14页
        1.2.2 小学步行网络现实情况与问题根源第14-16页
        1.2.3 步行网络可达性评价科学反映空间特征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0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5页
        1.4.1 研究路线第20-21页
        1.4.2 数据库建立第21-22页
        1.4.3 研究的样本第22-25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其理论基础第25-41页
    2.1 步行网络的研究综述第25-28页
        2.1.1 步行网络的现状第25页
        2.1.2 步行网络新的认知第25-26页
        2.1.3 步行网络的研究方式第26-28页
        2.1.4 步行网络的研究对象第28页
    2.2 可达性的研究综述第28-34页
        2.2.1 可达性综述类文章回顾第28-29页
        2.2.2 可达性定义综述第29-30页
        2.2.3 可达性内涵综述第30页
        2.2.4 可达性的运用第30-32页
        2.2.5 可达性的分析种类第32-34页
    2.3 步行网络可达性定量化研究综述第34-39页
        2.3.1 基于空间作用第34-35页
        2.3.2 基于机会累积第35-36页
        2.3.3 基于空间阻隔第36-39页
    2.4 小结第39-41页
3 无空间阻隔下小学步行网络的可达性评价第41-51页
    3.1 小学服务半径的研究成果及规范要求第41-43页
        3.1.1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历程及趋势第41页
        3.1.2 居住区规划第41-42页
        3.1.3 小学规划第42页
        3.1.4 其他文献成果第42-43页
    3.2 小学生步行舒适的速度、时间与距离第43页
        3.2.1 小学生徒步行走速度第43页
        3.2.2 小学生舒适步行时间第43页
    3.3 无空间阻隔情况下步行可达的范围第43-51页
        3.3.1 方法原理研究第43-44页
        3.3.2 实证研究第44-51页
4 各单空间阻隔作用下小学步行网络可达性评价第51-83页
    4.1 步行网络可达性影响因素总体分析第51-53页
        4.1.1 可达性理解的衍生第51页
        4.1.2 不同层面可达性概念第51-52页
        4.1.3 小结第52-53页
    4.2 构建空间阻隔视角下可达性的评价体系第53-69页
        4.2.1 整体评价体系第53-54页
        4.2.2 社会空间阻隔因子第54-59页
        4.2.3 城市空间阻隔因子第59-67页
        4.2.4 自然空间阻隔因子第67-69页
    4.3 空间阻隔视角下可达性的实证研究第69-83页
        4.3.1 社会空间阻隔实证评价第69-79页
        4.3.2 自然空间阻隔实证评价第79-83页
5 综合空间阻隔下小学步行网络可达性评价第83-91页
    5.1 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第83-84页
    5.2 综合空间阻隔实证研究第84-86页
    5.3 综合空间阻隔下对比研究第86-91页
        5.3.1 综合空间阻隔下呈现多菱形复合体第86-87页
        5.3.2 多菱形复合体产生机制研究第87-91页
6 结论第91-97页
    6.1 研究结论第91-93页
        6.1.1 现有小学常规规划方法上的修正第91页
        6.1.2 影响小学步行网络为社会、城市、自然三大要素第91-92页
        6.1.3 三大作用要素作用强度不一第92页
        6.1.4 步行网络分析中社会空间阻隔很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第92页
        6.1.5 城市空间阻隔要素中道路的阻隔要素要高于用地阻隔要素第92-93页
        6.1.6 自然空间阻隔要素具有相对不稳定性第93页
    6.2 改进意见第93-94页
        6.2.1 小学布点规划应该以 500m 步行可达为原则第93页
        6.2.2 步行网络的可达性改善应该重视社会空间因素改善第93页
        6.2.3 增加道路密度,增强步行网络的可达性第93-94页
        6.2.4 适当减少用地的阻力,增强步行网络的可达性第94页
        6.2.5 尽量减少自然的阻碍,增强步行网络的可达性第94页
    6.3 研究局限第94-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附录第107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交复合运动锥齿轮副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服务业员工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反馈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