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并行工程的供应商协同设计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产品协同设计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产品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地位 | 第9页 |
1.1.2 产品设计现状 | 第9-10页 |
1.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4 课题的工程应用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小结 | 第13-14页 |
2. 面向并行工程的异地协同设计 | 第14-28页 |
2.1 面向并行工程的协同设计的提出 | 第14-15页 |
2.1.1 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14-15页 |
2.1.2 现代产品开发模式 | 第15页 |
2.2 并行工程 | 第15-17页 |
2.2.1 并行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我国并行工程研究的不足 | 第17页 |
2.3 协同工作 | 第17-20页 |
2.3.1 产生背景及其定义 | 第17-18页 |
2.3.2 CSCW的研究与发展 | 第18-19页 |
2.3.3 CSCD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4 协同产品商务 | 第20-23页 |
2.4.1 协同产品商务定义 | 第20-22页 |
2.4.2 CPC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5 面向并行工程的供应商协同设计 | 第23-27页 |
2.5.1 面向并行工程的异地协同设计 | 第23-24页 |
2.5.2 面向并行工程的供应商协同设计 | 第24-25页 |
2.5.3 基于产品开发域的开发方法 | 第25-27页 |
2.6 小结 | 第27-28页 |
3. 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28-40页 |
3.1 协同设计平合的建设 | 第28-30页 |
3.1.1 基于WWW的网络工作方式 | 第28-29页 |
3.1.2 协同设计平合的基本框架 | 第29-30页 |
3.2 支持协同设计的环境 | 第30-34页 |
3.2.1 协同支持环境的概念 | 第30-31页 |
3.2.2 协同支持环境的功能 | 第31-32页 |
3.2.3 协同支持环境的实现 | 第32-34页 |
3.3 协同设计系统的开发方法 | 第34-36页 |
3.3.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 第34页 |
3.3.2 原型法 | 第34-35页 |
3.3.3 面向对象方法 | 第35-36页 |
3.4 PDM系统设计规划 | 第36-38页 |
3.5 协同设计中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38-39页 |
3.6 小结 | 第39-40页 |
4. XX集团异地协同设计系统规划 | 第40-53页 |
4.1 XX集团产品开发现状 | 第40-42页 |
4.1.1 XX集团概况 | 第40页 |
4.1.2 XX集团产品开发现状 | 第40-42页 |
4.1.3 XX集团信息化现状 | 第42页 |
4.2 XX集团协同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51页 |
4.2.1 CSCD-XX工作描述及系统功能 | 第42-45页 |
4.2.2 CSCD-XX结构体系设计 | 第45-47页 |
4.2.3 CSCD-XX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7-51页 |
4.3 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5. 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 第53-55页 |
5.1 本论文研究结论 | 第53页 |
5.2 进一步工作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