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插图目录 | 第15-16页 |
表格目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半夏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半夏的生物学特性 | 第18页 |
·半夏人工栽培现状 | 第18-20页 |
·种苗培育 | 第19页 |
·栽培技术 | 第19-20页 |
·半夏病害及防治 | 第20-21页 |
·软腐病发病条件及病症 | 第20页 |
·软腐病的防治 | 第20-21页 |
·育苗容器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育苗容器的应用现状 | 第21页 |
·可降解育苗容器的研究 | 第21-22页 |
·可降解育苗容器的应用前景 | 第22-23页 |
·废弃植物生物质和废纸以及牛粪概况 | 第23-26页 |
·废纸与牛粪利用现状 | 第23页 |
·废弃植物生物质概述 | 第23-24页 |
·水葫芦研究现状 | 第24页 |
·中药渣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其他废弃植物生物质利用现状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育苗盘的制备及半夏试种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育苗盘模具设计 | 第28-29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育苗盘的室内试种 | 第30页 |
·育苗盘降解情况评价 | 第30-31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育苗盘的制备 | 第31-32页 |
·育苗盘的室内试种结果 | 第32-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育苗盘栽培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 第36-41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播种方法 | 第36-37页 |
·育苗盘对半夏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育苗盘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 第37页 |
·育苗盘对块茎生长的影响 | 第3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半夏倒苗状况 | 第37-38页 |
·块茎生长状况 | 第38-40页 |
·小结与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育苗盘保水剂的筛选 | 第41-49页 |
·引言 | 第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保水剂不同盐浓度吸水倍率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保水剂吸水速率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保水剂在半夏育苗盘栽培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干旱指标测定方法 | 第4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不同盐浓度下保水剂的吸水倍率 | 第43-44页 |
·保水剂吸水速率的测定 | 第44-45页 |
·保水剂在半夏栽培种的应用 | 第45页 |
·保水剂的保水性能 | 第45-48页 |
·盆栽情况 | 第45-47页 |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 | 第47-4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抗菌剂在育苗盘中的抗病性研究 | 第49-56页 |
·引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 | 第49页 |
·复合育苗盘抗病性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 第49-51页 |
·预处理 | 第49-50页 |
·多菌灵和拮抗菌处理 | 第50-51页 |
·种植方法 | 第51页 |
·检测指标 | 第51-52页 |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计算 | 第51页 |
·种子存活率计算 | 第51-52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多菌灵及P-Y11T-3-1 菌液处理后对半夏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页 |
·多菌灵及P-Y11T-3-1 菌液处理对半夏存活率的影响 | 第52-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培养基配方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