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褐盘二孢两专化型侵染过程中黑杨基因表达及内生真菌关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引言第14-22页
        1.1.1 杨树黑斑病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2 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3 两专化型鉴别及其对寄主响应实时定量PCR检测第18-22页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2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2.3 研究创新点第23-24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杨树黑斑病与其内生真菌群落调查分析第25-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2.1.1 样地概况第25-26页
        2.1.2 内生真菌的分离第26页
        2.1.3 DNA提取及ITS-PCR测序第26-27页
        2.1.4 拮抗菌筛选第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2.2.1 杨树叶部内生菌类群第27-28页
        2.2.2 拮抗菌的筛选和拮抗效果第28-29页
    2.3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杨生褐盘二孢菌两专化型鉴别第30-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3.1.1 材料第30页
        3.1.2 方法第30-34页
    3.2 实验结果第34-38页
        3.2.1 专化性菌株形态基础第34-35页
        3.2.2 系统发育树第35-37页
        3.2.3 ITS2二级结构分析第37-38页
    3.3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褐盘二孢菌侵染过程中黑杨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40-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6页
        4.1.1 材料第40页
        4.1.2 方法第40-46页
    4.2 结果分析第46-54页
        4.2.1 专化型菌株致病性筛选结果第46-47页
        4.2.2 孢子侵染过程观察第47-48页
        4.2.3 RNA质量检测第48-49页
        4.2.4 Real-time PCR检测的标准体系第49-50页
        4.2.5 目的基因表达情况检测第50-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5-63页
    5.1 结论第55-58页
        5.1.1 杨树叶组织内生真菌的鉴定及与病原菌关系第55页
        5.1.2 杨生褐盘二孢菌两专化型分化研究第55-57页
        5.1.3 黑杨响应基因相对定量的表达结果第57-58页
    5.2 讨论第58-61页
        5.2.1 杨树叶部内生真菌群落分析第58-59页
        5.2.2 ITS2二级结构在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第59-61页
        5.2.3 寄主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筛选第61页
    5.3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附录第72-79页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松毛虫发生林分因子分析及气候情景模式下的灾害趋势预测
下一篇:杉木冠形对生长影响的可视化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