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论文--草莓论文

草莓衰老过程中几种酶的变化及菌落表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7页
    1.1 草莓第8-9页
        1.1.1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第8页
        1.1.2 草莓的成分含量第8-9页
        1.1.3 草莓的食疗价值和药用价值第9页
    1.2 草莓衰老过程中的酶第9-13页
        1.2.1 淀粉酶第9-10页
        1.2.2 纤维素酶第10-12页
        1.2.3 果胶酶第12页
        1.2.4 多酚氧化酶第12-13页
        1.2.5 过氧化物酶第13页
    1.3 草莓衰老过程中表面微生物特征第13-15页
        1.3.1 细菌第14页
        1.3.2 酵母菌第14-15页
        1.3.3 霉菌第15页
    1.4 国内外采后保鲜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几种酶的测定第17-27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17-19页
        2.1.1 实验材料第17页
        2.1.2 试剂第17-18页
        2.1.3 主要溶液配方第18页
        2.1.4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2页
        2.2.1 酶的提取第19页
        2.2.2 淀粉酶的测定第19-20页
        2.2.3 纤维素酶的测定第20页
        2.2.4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测定第20-21页
        2.2.5 多酚氧化酶的测定第21页
        2.2.6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第21-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2.3.1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淀粉酶的变化第22-23页
        2.3.2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纤维素酶的变化第23-24页
        2.3.3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变化第24页
        2.3.4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多酚氧化酶的变化第24-25页
        2.3.5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草莓采后衰老期间表面微生物的表征第27-37页
    3.1 材料和试剂第27-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7页
        3.1.2 主要培养基第27页
        3.1.3 主要试剂第27-28页
        3.1.4 主要溶液配方第28页
        3.1.5 主要仪器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草莓表面微生物的筛选第29页
        3.2.2 细菌的鉴定方法第29-30页
        3.2.3 酵母菌的鉴定方法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3.3.1 细菌的分离鉴定第31-33页
        3.3.2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第33-35页
        3.3.3 霉菌的分离鉴定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4.1 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土壤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羊肚菌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双向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