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基于西安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9-14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价值 | 第12页 |
| 1、 理论价值 | 第12页 |
| 2、 实践价值 | 第12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五)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 | 第14-21页 |
| (一) 大学生网络舆情概念、内容和特征 | 第14-18页 |
| 1、 大学生网络舆情概念 | 第14-15页 |
| 2、 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 | 第15-16页 |
| 3、 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 | 第16-18页 |
| (二) 大学生网络舆情运行过程 | 第18-21页 |
| 1、 潜伏阶段 | 第18页 |
| 2、 初始阶段 | 第18-19页 |
| 3、 沸点阶段 | 第19页 |
| 4、 波动阶段 | 第19-20页 |
| 5、 整合阶段 | 第20-21页 |
|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1-36页 |
| (一)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调查 | 第21-29页 |
| 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 2、 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说明 | 第21-22页 |
| 3、 调查结果 | 第22-29页 |
| (二)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 1、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面影响 | 第30-32页 |
|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 (三) 大学生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原则 | 第36-40页 |
| (一) 方向性原则 | 第36-37页 |
| (二) 针对性原则 | 第37页 |
| (三) 参与性原则 | 第37-38页 |
| (四) 疏导性原则 | 第38-40页 |
| 五、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 第40-46页 |
| (一)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 第40-41页 |
| (二) 创建好一批大学生正能量网站 | 第41-42页 |
| (三) 培育网络论坛的“活跃 ID” | 第42-43页 |
| (四) 开展技术防范工作 | 第43-44页 |
| (五)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