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三、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 第11-20页 |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界定 | 第11-13页 |
|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 | 第11页 |
|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11-13页 |
| 二、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界定 | 第13-20页 |
| (一) 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界定 | 第13-14页 |
| (二) 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表现形式 | 第14-17页 |
| 1. 农业技术法规、农业技术标准及农产品合格评定程序 | 第14-15页 |
| 2. 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 | 第15页 |
| 3. 商品包装、标签标识 | 第15-16页 |
| 4. 绿色壁垒 | 第16页 |
| 5. 知识产权壁垒 | 第16-17页 |
| 6. 社会道德壁垒 | 第17页 |
| (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业贸易的影响 | 第17-20页 |
| 1. 短期作用 | 第18页 |
| 2. 中长期作用 | 第18-20页 |
| 第二部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业贸易壁垒 | 第20-25页 |
| 一、中国-东盟农业贸易体系的法律框架内容 | 第20页 |
| 二、中国-东盟农业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 第20-25页 |
| (一) 中国-东盟农业贸易的现状 | 第21-23页 |
| (二) 中国-东盟农业贸易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3-25页 |
| 第三部分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制现状 | 第25-43页 |
| 一、中国 | 第25-27页 |
| (一) 中国进口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 (二) 中国出口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制度 | 第26-27页 |
| 二、东盟国家 | 第27-39页 |
| (一) 东盟国家进口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制度 | 第28-38页 |
| 1. 东盟“老六国” | 第28-35页 |
| 2. 东盟“新四国” | 第35-38页 |
| (二) 东盟国家出口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 三、国际规制 | 第39-43页 |
| (一) 《农业协定》 | 第40页 |
|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 第40-41页 |
| (三)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 第41页 |
| (四)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 第41-43页 |
| 第四部分 中国应对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 一、中国应对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第43-44页 |
| 二、中国应对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 第五部分 中国应对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 | 第46-49页 |
| (一) 立法层面,建立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国际标准、合格评定程序 | 第46页 |
| (二) 守法层面,严格实施已有的国内、国际法律 | 第46-47页 |
| (三) 执法层面,建立高效协调的执法体系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