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综述 | 第12-18页 |
1.1 D-核糖的代谢途径 | 第12-13页 |
1.2 D-核糖的功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1 D-核糖对骨骼肌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D-核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D-核糖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 第15页 |
1.3 D-核糖的毒理性研究 | 第15-16页 |
1.4 D-核糖的应用 | 第16页 |
1.4.1 D-核糖在医疗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4.2 D-核糖在工业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4.3 D-核糖在食品上的应用 | 第16页 |
1.5 展望 | 第16-18页 |
2 D-核糖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 第18-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2.1 浸水-束缚应激 | 第18-19页 |
2.2.2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检测 | 第19-20页 |
2.2.3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2.4 ELISA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力 | 第21-22页 |
2.2.5 Real-Time PCR检测IGF-1 和TIMP-2 基因表达水平 | 第22-2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4-31页 |
2.3.1 胃黏膜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 第24-25页 |
2.3.2 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SOD活力的比较 | 第25页 |
2.3.3 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MDA含量的比较 | 第25-26页 |
2.3.4 胃黏膜中MPO活力的比较 | 第26-27页 |
2.3.5 胃黏膜中IGF-1 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 第27-29页 |
2.3.6 胃黏膜中TIMP-2 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 第29-31页 |
2.4 讨论 | 第31-35页 |
2.4.1 应激性胃溃疡 | 第31-32页 |
2.4.2 D-核糖对应激性胃溃疡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3 D-核糖对应激性胃溃疡MPO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2.4.4 D-核糖对应激性胃溃疡IGF-1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5 D-核糖对应激性胃溃疡TIMP-2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D-核糖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影响 | 第35-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及活力测定 | 第35-36页 |
3.2.2 D-核糖毒性研究 | 第36页 |
3.2.3 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4 D-核糖浓度筛选 | 第37页 |
3.2.5 心肌细胞中SOD活力检测 | 第3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3.3.1 心肌细胞的培养和形态学观察 | 第37-39页 |
3.3.2 心肌细胞活力 | 第39页 |
3.3.3 D-核糖毒性实验结果 | 第39页 |
3.3.4 D-核糖浓度筛选结果 | 第39-40页 |
3.3.5 心肌细胞中SOD活力的比较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4页 |
3.4.1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 | 第41页 |
3.4.2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 | 第41-42页 |
3.4.3 D-核糖对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缩略词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