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京津唐城市群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利用气象站点资料进行城市热岛研究第10-12页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城市热岛研究第12-13页
     ·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13-14页
     ·数值模拟的方法第14页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17-23页
   ·研究区概述第17-18页
   ·数据处理第18-23页
     ·气象数据及处理第18-19页
     ·TERRA/MODIS 卫星遥感数据及处理第19-21页
     ·其他数据第21-23页
第三章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多时空尺度变化研究第23-31页
   ·北京地区城郊气温和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趋势第23-24页
   ·北京风速的年变化及与 UHI 的关系第24-25页
   ·北京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第25-28页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第28-31页
第四章 京津唐城市群热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第31-45页
   ·京津唐城市群热环境空间变化指标第31页
   ·热环境空间格局变化第31-41页
     ·白天和夜间的热场分布第31-32页
     ·四季多年平均的热场强度分布第32-35页
     ·春季年际间热场强度分布第35-37页
     ·夏季年际间热场强度分布第37-39页
     ·冬季年际间热场强度分布第39-41页
   ·京津唐多年城市群热环境变化特征第41-45页
第五章 京津唐城市群热环境的评估第45-57页
   ·京津唐地区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第45页
   ·京津唐城市群 NDVI 的分布状况第45-49页
     ·NDVI 的季节空间分布特征第45-49页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LST 与NDVI 的关系第49-50页
   ·京津唐城市群中代表城市区域的 NDVI 与 LST 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第50-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7-59页
   ·主要结论第57-58页
   ·讨论与进一步工作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北京一次强对流引起TST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