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电动机故障保护理论 | 第12-32页 |
| 2.1 电动机保护理论的发展 | 第12-14页 |
| 2.1.1 对称分量法理论 | 第12-13页 |
| 2.1.2 基于对称分量法的不对称与对称系统的转换 | 第13-14页 |
| 2.2 电动机故障的电气特征及其保护方案 | 第14-23页 |
| 2.2.1 故障仿真模型搭建 | 第14-15页 |
| 2.2.2 热过载保护 | 第15-19页 |
| 2.2.3 堵转保护 | 第19页 |
| 2.2.4 短路保护 | 第19-20页 |
| 2.2.5 三相电流不平衡与断相保护 | 第20-22页 |
| 2.2.6 定子不对称相间短路故障保护 | 第22-23页 |
| 2.3 电动机的其他保护 | 第23-25页 |
| 2.3.1 反相保护 | 第24页 |
| 2.3.2 起动时间过长的保护 | 第24页 |
| 2.3.3 欠载保护 | 第24-25页 |
| 2.4 电流互感器饱和补偿 | 第25-28页 |
| 2.4.1 最小二乘法 | 第26页 |
| 2.4.2 补偿算法 | 第26-28页 |
| 2.5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的温度补偿 | 第28-30页 |
| 2.5.1 插值函数 | 第29页 |
| 2.5.2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的温度补偿 | 第29-30页 |
| 2.6 等效电流的计算 | 第30-31页 |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保护器电路硬件设计 | 第32-46页 |
| 3.1 处理器芯片的选取 | 第32-33页 |
| 3.2 电路的整体设计 | 第33-34页 |
| 3.3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 3.4 电源电路 | 第35-37页 |
| 3.5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7-39页 |
| 3.5.1 I/V变换电路 | 第37页 |
| 3.5.2 信号调理电路 | 第37-39页 |
| 3.6 人机交互模块 | 第39-41页 |
| 3.6.1 液晶显示 | 第39-40页 |
| 3.6.2 键盘输入模块 | 第40-41页 |
| 3.7 输出执行模块 | 第41-42页 |
| 3.7.1 报警指示 | 第41-42页 |
| 3.7.2 执行电路 | 第42页 |
| 3.8 通讯模块 | 第42-45页 |
| 3.8.1 RS-485接口介绍 | 第43-44页 |
| 3.8.2 Modbus通讯协议 | 第44-45页 |
| 3.9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保护器程序设计 | 第46-53页 |
| 4.1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6-47页 |
| 4.2 初始化模块子程序 | 第47-48页 |
| 4.3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 | 第48-49页 |
| 4.4 数据处理模块程序 | 第49-50页 |
| 4.5 故障保护模块程序 | 第50-51页 |
| 4.6 键盘子程序 | 第51-52页 |
| 4.7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实验 | 第53-60页 |
| 5.1 异步电动机的过载实验 | 第53-57页 |
| 5.1.1 实验原理与实验设备 | 第53-54页 |
| 5.1.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4-57页 |
| 5.2 电流互感器温度特性实验 | 第57-59页 |
| 5.2.1 实验原理 | 第57-58页 |
| 5.2.2 实验记录 | 第58-59页 |
| 5.2.3 温度补偿 | 第59页 |
| 5.3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