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图目录第13-14页
表目录第14-16页
1 绪论第16-32页
   ·研究背景第17-23页
     ·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能力欠缺问题凸显第17-19页
     ·我国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欠缺第19-22页
     ·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研究不足第22-2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6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意义第23-26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第26-28页
     ·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第28-30页
     ·研究思路第28-29页
     ·论文结构第29-30页
   ·创新点第30-32页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32-5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第32-44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第33-36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第36-40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的研究第40-42页
     ·评论第42-44页
   ·能力理论述评第44-53页
     ·能力的概念第44-45页
     ·能力结构理论第45-48页
     ·胜任力理论第48-50页
     ·能力开发相关理论第50-52页
     ·评论:对本文的理论贡献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6页
3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识别第56-86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56-58页
     ·大学生第5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第56-58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第58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构建第58-6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回顾第59-60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初步构建第60-6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第66-8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访谈结果分析第67-69页
     ·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实践的探索性案例分析第69-7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界定第76-83页
   ·本章小结第83-86页
4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86-130页
   ·实证遴选就业能力结构要素与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第86-94页
     ·就业能力结构要素实证遴选第87-89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遴选第89-91页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第91-94页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第94-96页
     ·问卷设计第94-96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96页
   ·描述性统计第96-99页
     ·样本的工作年限分布第96-97页
     ·样本的企业规模分布第97页
     ·样本的企业类型分布第97-98页
     ·样本的职位类型分布第98-99页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99-102页
     ·量表的信度分析第99-101页
     ·量表效度分析第101-102页
   ·因子分析第102-111页
     ·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因子分析结果第102-105页
     ·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结果第105-111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111-127页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三大基本问题检验第112-116页
     ·就业能力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第116-123页
     ·实证结果与假设检验第123-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5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第130-148页
   ·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路径第130-132页
   ·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措施第132-146页
     ·推进培养目标创新来指导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第133-135页
     ·推进管理创新来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第135-144页
     ·推进人员创新来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第144-145页
     ·推进制度创新来控制和反馈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结果第145-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8-154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8-152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0页
附录Ⅰ 访谈提纲及访谈专家名录第170-172页
附录Ⅱ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专家问卷第172-176页
附录Ⅲ 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第176-178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以工科为例
下一篇: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