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油田应用的数据库统一接口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论文研究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数据库相关技术背景和现状 | 第11-19页 |
2.1 智慧油田概述 | 第11页 |
2.2 数据库相关概述 | 第11-14页 |
2.2.1 数据库的分类 | 第11-12页 |
2.2.2 关系型数据库的分类 | 第12页 |
2.2.3 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 | 第12-13页 |
2.2.4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分类 | 第13页 |
2.2.5 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比较分析 | 第13-14页 |
2.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 | 第14页 |
2.4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 第14-15页 |
2.4.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 第14-15页 |
2.4.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 第15页 |
2.5 各主流数据库的横向对比和差异化分析 | 第15-19页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 第19-30页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0-21页 |
3.2.1 系统的抽象模型 | 第20-21页 |
3.3 数据库统一访问接口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21-22页 |
3.4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 第22-30页 |
3.4.1 上层——接口缓存层的设计 | 第25-26页 |
3.4.2 中间层——接口实现层的设计 | 第26-29页 |
3.4.3 下层——接口连接层的设计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 第30-52页 |
4.1 访问缓冲池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33页 |
4.1.1 访问缓冲池的优先级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页 |
4.1.2 缓冲池的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 | 第30-31页 |
4.1.3 请求缓冲池的调度策略 | 第31-32页 |
4.1.4 调度缓冲池的运行策略 | 第32-33页 |
4.2 结果集缓存池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3-35页 |
4.2.1 Redis缓存数据库的相关功能实现 | 第33-34页 |
4.2.2 结果集缓冲管理模块的调度策略和流程 | 第34-35页 |
4.3 数据库连接初始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38页 |
4.3.1 初始化模块的数据库连接的功能的实现 | 第35-37页 |
4.3.2 数据库初始化模块的流程和逻辑的实现 | 第37-38页 |
4.4 数据库动态映射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42页 |
4.4.1 动态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实现的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4.4.2 数据类型映射技术的实现 | 第39-40页 |
4.4.3 单个表映射技术的实现 | 第40-41页 |
4.4.4 表间关系映射技术的实现 | 第41-42页 |
4.5 数据库统一备份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4页 |
4.5.1 统一备份模块的数据模型的实现 | 第42-43页 |
4.5.2 统一备份模块的逻辑实现 | 第43-44页 |
4.5.3 备份模块的恢复的调度策略 | 第44页 |
4.6 数据库接口调用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8页 |
4.6.1 本模块主要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类型的定义 | 第44-46页 |
4.6.2 接口调用模块的具体接口实现 | 第46-48页 |
4.7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2页 |
4.7.1 连接池的连接与释放 | 第49页 |
4.7.2 连接池的配置和维护 | 第49-50页 |
4.7.3 连接池的具体实现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数据库统一接口系统的测试与改进 | 第52-64页 |
5.1 测试目的 | 第52页 |
5.2 测试环境 | 第52-53页 |
5.3 接口系统的具体测试方案 | 第53-63页 |
5.3.1 功能测试 | 第53-58页 |
5.3.2 兼容性测试 | 第58-59页 |
5.3.3 稳定性和性能测试 | 第59-63页 |
5.4 不足和改进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