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于密度聚类和特征分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热区预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热区的概念第19-24页
        1.3.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第19-20页
        1.3.2 蛋白质结合面性质第20-22页
        1.3.3 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热点残基第22-23页
        1.3.4 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热区第23-24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4-26页
        1.4.1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24-25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25-26页
    1.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2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智能计算方法第28-39页
    引言第28-29页
    2.1 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实验方法第29-32页
        2.1.1 丙氨酸突变实验第29-30页
        2.1.2 Bind-Wash-Elute洗脱实验第30-31页
        2.1.3 高通量实验方法第31-32页
    2.2 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智能计算方法第32-36页
        2.2.1 基于基因信息的方法第33-34页
        2.2.2 基于蛋白质结构信息的方法第34-35页
        2.2.3 基于氨基酸序列信息的方法第35-36页
    2.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基于密度聚类和特征分类的蛋白质热区预测第39-71页
    引言第39页
    3.1 基于密度的增量型聚类第39-42页
        3.1.1 聚类分析第39-40页
        3.1.2 聚类算法分析第40-41页
        3.1.3 基于蛋白质残基密度的增量型聚类第41-42页
    3.2 基于特征的分类第42-46页
        3.2.1 支持向量机第42-43页
        3.2.2 递归特征消除结合归一化互信息特征选择第43-46页
    3.3 结合密度聚类和特征分类的热区预测算法第46-48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69页
        3.4.1 数据集第48-54页
        3.4.2 标准热区定义第54-56页
        3.4.3 评价准则第56-57页
        3.4.4 实验结果第57-64页
        3.4.5 预测性能比较第64-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热区预测算法优化第71-84页
    引言第71页
    4.1 聚类参数选择优化第71-77页
        4.1.1 蛋白质残基密度聚类参数选择第71-72页
        4.1.2 聚类参数选择优化算法第72-73页
        4.1.3 实验结果第73-76页
        4.1.4 预测性能比较第76-77页
    4.2 邻居残基优化第77-83页
        4.2.1 热区预测结果邻居残基优化原则第77-78页
        4.2.2 邻居残基优化算法第78-79页
        4.2.3 实验结果第79-80页
        4.2.4 预测性能比较第80-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基于序列保守性的热区验证方法第84-96页
    引言第84页
    5.1 直接同源基因第84-86页
    5.2 保守性得分函数第86-88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9页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96-98页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9页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9-110页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铁工业泛在信息匹配推送服务体系及其实现方法研究
下一篇:船体结构用HSLA100钢热处理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