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基于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选题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相关争论的综述第12-13页
        二、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相关综述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研究思路第15-16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9页
        一、创新之处第17页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7-19页
第二章 货币政策共识与反思第19-26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共识的产生第19-21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共识对金融稳定的忽视与反思第21-24页
        一、货币政策共识对金融稳定的忽视第21页
        二、货币政策共识对金融稳定的反思第21-24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方式第26-33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直接针对资产价格波动第26-28页
        一、资产价格与通胀水平稳定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第26-28页
        二、资产价格泡沫的识别第28页
        三、短期利率工具的有效性第28页
    第二节 广义价格指数的尝试第28-30页
        一、广义价格指数的内容第29页
        二、广义价格指数的实践成果与存在的缺点第29-30页
    第三节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作用机制第30-32页
        一、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同时关注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机制第30-31页
        二、金融稳定状况指数与广义价格指数的区别第31-3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理论基础与测算方法第33-38页
    第一节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演进第33-34页
        一、货币状况指数第33页
        二、金融状况指数第33-34页
        三、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第34页
    第二节 FSCI中各变量的传导渠道第34-35页
        一、利率渠道第34页
        二、汇率渠道第34页
        三、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第34-35页
        四、货币信贷渠道第35页
    第三节 FSCI权重的测算方法第35-37页
        一、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法第36页
        二、单一方程估计法第36页
        三、VAR脉冲响应法第36-3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的构建与检验第38-53页
    第一节 数据处理与模型稳健性检验第38-40页
        一、数据的选取与初步处理第38-39页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第39页
        三、滞后阶数的确定与模型平稳性检验第39-40页
    第二节 测算各变量权重与确定FSCI第40-44页
        一、脉冲响应分析与权重计算第40-42页
        二、资产价格权重差异的进一步解释第42-44页
        三、确定FSCI第44页
    第三节 FSCI兼顾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检验第44-52页
        一、反映金融环境稳定状况的测试第44-46页
        二、预测通胀与产出的测试第46-50页
        三、货币政策参考FSCI的操作机制的模拟第50-5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3-55页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3页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沪深300高频数据
下一篇:基于协同视角下的平安保险集团协同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