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7页 |
一、案例 | 第7-12页 |
(一) 借款案例 | 第7-9页 |
1. 李某甲在石某某处借款 | 第7-8页 |
2. 李某甲在张某某处借款 | 第8页 |
3. 诉辩双方 | 第8-9页 |
(二) 卖车案例 | 第9-11页 |
1. 案件事实 | 第9-10页 |
2. 诉辩双方 | 第10-11页 |
(三) 案例具体问题 | 第11-12页 |
二、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 第12-17页 |
(一) 非法占有学说 | 第12-14页 |
1. 刑法占有 | 第12页 |
2. 境外非法占有目的学说 | 第12-13页 |
3. 我国非法占有目的学说 | 第13-14页 |
(二) 本案相关分析 | 第14-17页 |
1. 借款案例 | 第14页 |
2. 卖车案例 | 第14-17页 |
三、合同欺诈与刑事犯罪 | 第17-21页 |
(一) 合同欺诈 | 第17-18页 |
(二) 刑事犯罪 | 第18-19页 |
(三) 本案相关分析 | 第19-21页 |
1. 借款案例 | 第19-20页 |
2. 卖车案例 | 第20-21页 |
四、民事损害赔偿对刑事判决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 各国立法 | 第21-22页 |
1. 外国立法 | 第21页 |
2. 我国规定 | 第21-22页 |
(二) 本案相关分析 | 第22-24页 |
1. 借款案例 | 第22-23页 |
2. 卖车案例 | 第23-24页 |
五、合同商事性 | 第24-27页 |
(一) 立法设计 | 第24-25页 |
(二) 本案相关分析 | 第25-27页 |
1. 借款案例 | 第25-26页 |
2. 卖车案例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