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7-9页 |
一、特殊盗窃犯罪处罚的根据 | 第9-14页 |
(一)盗窃罪的立法衍变 | 第9-10页 |
(二)特殊盗窃行为处罚的正当依据 | 第10-14页 |
二、合理界定特殊盗窃行为的内涵 | 第14-36页 |
(一)多次盗窃 | 第14-21页 |
1.“多次盗窃”的次数 | 第14-17页 |
2.认定多次盗窃中每次行为形态的要求 | 第17-19页 |
3.“多次盗窃”是否包括已被刑事或者行政处理过的盗窃行为 | 第19-21页 |
(二)入户盗窃 | 第21-26页 |
1.入户盗窃的定性争议 | 第21-23页 |
2.“户”的定义 | 第23-25页 |
3.入户的目的性 | 第25-26页 |
(三)携带凶器盗窃 | 第26-29页 |
1.“凶器”的认定 | 第26-27页 |
2.“携带”含义的准确认定 | 第27-29页 |
(四)扒窃 | 第29-36页 |
1.“公共场所”范围的界定 | 第30-32页 |
2.“随身携带”的重新解读 | 第32-36页 |
三、特殊盗窃犯罪数额的标准 | 第36-42页 |
四、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