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号检测与估计论文

基于多维矩阵的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常用符号对照表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23页
        1.2.1 多维矩阵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2 拟合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3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3-25页
    1.5 参考文献第25-34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34-46页
    2.1 相关定义和性质第34-37页
    2.2 多维矩阵模型及其唯一性第37-42页
        2.2.1 PARAFAC模型及其唯一性第37-39页
        2.2.2 PARATUCK2模型及其唯一性第39-40页
        2.2.3 高维矩阵模型及其唯一性第40-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2.4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第三章 PARAFAC模型拟合算法的设计与应用第46-70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低复杂度的PARAFAC模型拟合算法第47-56页
        3.2.1 PARAFAC模型第48页
        3.2.2 NBALS算法第48-50页
        3.2.3 算法复杂度第50-51页
        3.2.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1-56页
    3.3 基于PARAFAC模型的低复杂度信道估计方法第56-65页
        3.3.1 系统模型第57-58页
        3.3.2 所提信道估计方法第58-62页
        3.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2-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3.5 参考文献第66-70页
第四章 MIMO中继系统中基于PARATUCK2模型的信道估计方法第70-86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系统模型第71-72页
    4.3 所提方法第72-78页
        4.3.1 PARATUCK2模型第72-73页
        4.3.2 P-TALS拟合算法第73-75页
        4.3.3 可辨识性和唯一性分析第75-77页
        4.3.4 扩展到任意多跳MIMO中继系统第77-78页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8-82页
        4.4.1 所提算法的收敛性第78-79页
        4.4.2 与MPT算法性能比较第79-80页
        4.4.3 中继天线数目对所提算法性能的影响第80-81页
        4.4.4 相关信道对所提算法性能的影响第81-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4.6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五章 多组Khatri-Rao空时编码方案下的联合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方法第86-102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系统模型第87-89页
        5.2.1 两跳中继模型第87-88页
        5.2.2 信号模型第88-89页
    5.3 半盲接收机第89-94页
        5.3.1 接收机模型的构造第89-91页
        5.3.2 两阶段迭代拟合算法第91-94页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4-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页
    5.6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第六章 两跳协作MIMO中继系统中基于四维矩阵模型的接收机设计方案第102-116页
    6.1 引言第102-103页
    6.2 系统模型第103-105页
    6.3 所构造的内嵌式PARAFAC模型第105-106页
    6.4 接收算法第106-107页
    6.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7-111页
    6.6 本章小结第111页
    6.7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16-120页
    7.1 论文总结第116-117页
    7.2 未来展望第117-120页
缩略语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投递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扰对齐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异构协作网络的无线定位研究